《西亭》

时间: 2025-04-27 05:46:31

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孤鹤从来不得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夜西亭月正圆,
疏帘相伴宿风烟。
梧桐莫更翻清露,
孤鹤从来不得眠。

白话文翻译:

今晚在西亭,明月正圆,
稀疏的帘子伴着我在烟雾中入睡。
梧桐树下不要再翻动清晨的露水,
孤独的鹤儿从来无法入眠。

注释:

  • 此夜:指今晚。
  • 西亭:指西边的亭子,诗人可能在此饮酒或静坐。
  • 月正圆:形容今夜的月亮非常圆满,象征美好。
  • 疏帘:稀疏的窗帘,透出月光。
  • 宿风烟:夜晚的微风和烟雾,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梧桐:一种树,常用来象征孤独和忧伤。
  • 翻清露:指早晨露水在树叶上的摇动,暗示不希望被打扰。
  • 孤鹤:孤独的仙鹤,象征孤独和清高。
  • 不得眠:无法入睡,表现了内心的烦恼。

典故解析:

“孤鹤”常用来象征高洁与孤独,古代诗人常用鹤作为长寿与清高的象征。此处的“梧桐”和“孤鹤”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历史上,梧桐树常被认为是凤凰的栖息之地,象征着美好而又稀有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象闻名。他的诗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忧虑,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李商隐的晚年,正值唐朝衰落之际,社会动荡,诗人内心感受到孤独与无奈,借景抒情,表现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西亭》是一首典型的李商隐风格的诗歌,结合了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意象。诗的开头通过“此夜西亭月正圆”引入夜晚的宁静与美好,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清澈的氛围。接着通过“疏帘相伴宿风烟”,将环境与心境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温暖而又孤独的心情。

“梧桐莫更翻清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的渴望与对打扰的反感,梧桐树常与孤独相联系,诗人希望在这宁静的夜晚不再被打扰,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而最后一句“孤鹤从来不得眠”,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孤鹤的意象不仅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清高,也暗示着他内心的挣扎与无法安宁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李商隐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夜西亭月正圆”:描绘了一个明亮而宁静的夜晚。
    • “疏帘相伴宿风烟”:透过稀疏的帘子,内心孤独感与外界烟雾交融。
    • “梧桐莫更翻清露”:表达对宁静的渴望,希望不被打扰。
    • “孤鹤从来不得眠”:象征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无法入眠的心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鹤比作诗人,表现内心的孤独。
    • 拟人:通过“翻清露”赋予自然以人的动作,增加感情的层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孤独与宁静的深刻思索,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西亭:象征着宁静、避世的空间。
  • 月亮: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也反映出诗人的孤独。
  • 梧桐:常被视为孤独的象征,强调诗人的情感状态。
  • 孤鹤:象征高洁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孤独与宁静
    C. 战争

  2. “梧桐莫更翻清露”中,“翻”的意思是什么? A. 翻动
    B. 翻译
    C. 翻篇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孤独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的夜晚描写,充满了情感的共鸣。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李商隐的《西亭》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孤独的感受,但李商隐更强调内心的孤独感,而杜甫则结合了对亲情的怀念,形成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