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郑大有隐居
——李商隐
结构何峰是,喧闲此地分。
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
偃卧蛟螭室,希夷鸟兽群。
近知西岭上,玉管有时闻。
白话文翻译
这座山峰的形状是怎样的?在这喧嚣的地方却有一处宁静隐居。石桥上洒落的月光如同瀑布般倾泻,樵夫的小路蜿蜒深入云中。我在蛟龙与蜥蜴的房间里偃卧,恰好遇到鸟兽的聚集。最近我听说西岭上,偶尔能听到玉管的悠扬乐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结构:形状或景观。
- 何峰:指什么样的山峰。
- 喧闲:喧闹与宁静的分离。
- 石梁:石头搭成的桥。
- 高泻月:月光如同高高倾泻的水流。
- 樵路:砍柴人的小路。
- 侵云:深入云中。
- 偃卧:躺下休息。
- 蛟螭:传说中的龙与蜥蜴,象征神秘与野性。
- 希夷:稀少而珍贵。
- 玉管:用玉制成的乐器。
典故解析
- 蛟螭:古代神话中的生物,象征隐逸。
- 玉管:古代乐器,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号樽前醉。李商隐的诗风细腻、意境深远,常以豪放与含蓄并存的方式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商隐晚年,正值政治纷争与个人理想的碰撞期,作者常常寻求隐居的生活,以逃避官场的喧嚣和困扰。诗中表露出对宁静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诗歌鉴赏
《题郑大有隐居》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山水诗,李商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思考。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静谧与优美,后四句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思索。
在前四句中,“结构何峰是”引入了诗人的疑问,暗示对山峰的探索与思考,接着“喧闲此地分”则对比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显示出隐居的独特价值。之后的“石梁高泻月,樵路细侵云”以自然景象为依托,渲染出一种空灵与宁静的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
后四句则转向诗人的生活状态,描绘他在“蛟螭室”中静卧,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生机,尤其是“希夷鸟兽群”,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相融的理想状态。最后一句“近知西岭上,玉管有时闻”则在隐约中传递出一种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暗示隐居生活并非完全与世隔绝,反而能在宁静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在结构上和谐统一,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李商隐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忧郁而又美好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结构何峰是:诗人发问,强调对环境的探究。
- 喧闲此地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石梁高泻月:描绘石桥上月光如水流般倾泻,营造出宁静的美景。
- 樵路细侵云:樵夫的小路延伸至云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 偃卧蛟螭室:诗人躺在隐居的房间里,体现出一种放松与享受。
- 希夷鸟兽群:鸟兽聚集,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近知西岭上:指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玉管有时闻:隐居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水流,生动形象。
- 对仗:如“高泻月”和“细侵云”相对,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鸟兽“群聚”,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在喧嚣与宁静之间寻求平衡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李商隐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峰:象征高洁与隐逸。
- 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 樵路:象征平凡与自然。
- 蛟螭:象征神秘与野性。
- 玉管:象征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石梁”象征什么?
A. 哀伤
B. 宁静
C. 喧嚣 -
“希夷鸟兽群”中的“希夷”是指什么?
A. 稀少而珍贵
B. 轻松自在
C. 热闹繁华 -
诗人在隐居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A. 孤独
B. 自然与文化的和谐
C. 压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在孤独与思乡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而李商隐则更多地在隐居中探求自然与文化的和谐。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表现隐居生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王维的风格更趋向于哲理性,李商隐则更具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商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李商隐的诗歌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