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希深游府学》

时间: 2025-01-27 04:16:27

东府尊儒日,中州进学初。

牲牢奠商後,典籍讲秦余。

大法存无外,群英乐自如。

时凭游圣末,来驾折辕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府尊儒日,中州进学初。
牲牢奠商后,典籍讲秦余。
大法存无外,群英乐自如。
时凭游圣末,来驾折辕车。

白话文翻译

在东府尊重儒学的日子里,中州的学问刚开始兴起。
祭祀用的牲畜在商代之后仍在继续,典籍讲解的内容是秦国的余韵。
伟大的法则并不在外,众多英才能畅所欲言。
正值游圣的末期,驾着折辕车来访。

注释

  • 东府:指东部的官府或学府,象征儒学的中心。
  • 尊儒:尊重儒学,是对学术传统的推崇。
  • 中州:指中国的中原地区,古代文化和教育的发源地。
  • 牲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象征着对先贤的尊敬。
  • 典籍:指经典文献,尤其是儒家经典。
  • 大法: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 群英:众多优秀的人才或英才。
  • 游圣:指孔子,寓意其思想的传承。
  • 折辕车:古代一种车的类型,象征着行车不便和时代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馨,号梅溪,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儒学的推崇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融合哲学思考与自然景观,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东府的学术氛围,表达了对儒学及其传承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英才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学术气息的画面,展现了东府尊重儒学的氛围和中州教育的初兴。诗中提到的“牲牢奠商后,典籍讲秦余”,不仅描绘了祭祀的场景,更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诗人通过对古典典籍的讲解,传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群英乐自如”一句中,梅尧臣表达了对才俊的赞美,突显出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优秀人才能够自由施展才华的理想。最后一句“时凭游圣末,来驾折辕车”,则通过对孔子晚年生平的引述,折射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不仅富有哲理性,更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府尊儒日:描绘了一个重视儒学的环境。
  2. 中州进学初:指的是中原地区教育事业的起步。
  3. 牲牢奠商后:祭祀的仪式与历史的延续。
  4. 典籍讲秦余:讲解秦国的历史与文化。
  5. 大法存无外:强调法律与制度的根本在于内心的道德。
  6. 群英乐自如:众多人才在良好环境中自由表达。
  7. 时凭游圣末:暗指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8. 来驾折辕车:象征着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首联与颔联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牲牢和典籍作为文化传承的象征。
  • 引典:提及孔子,增添了文化厚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文化及历史的描绘,传达出对儒学和知识的尊重,以及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府:象征着儒学的高地。
  • 牲牢:代表着对文化的敬仰。
  • 典籍:象征知识的积累与传承。
  • 群英:代表优秀人才的聚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府”主要指什么?

    • A. 西方的学校
    • B. 儒学的中心
    • C. 一个城市
  2. “群英乐自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愁
    • B. 自由与欢愉
    • C. 受压迫
  3. 诗中提到的“游圣”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依韵和希深游府学》与王之涣的《登高》都有对自然和文化的思考,前者更多着眼于教育和文化传承,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