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峰常驻锡,灵异见当年。
卓立惊沙界,光辉动梵天。
鹤飞青霭外,龙护赤岚边。
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
白话文翻译:
高峰上常有神灵驻守,灵异的景象仿佛回到当年。
巍然屹立,惊动了沙漠的边界,光辉照耀着梵天的苍穹。
仙鹤在青色的云霭之外飞翔,龙在赤色的岚气边守护。
我与那座丈室依旧相对,再次相聚果然是宿命的缘分。
注释:
字词注释:
- 驻锡:指神灵或高僧常在此地,锡是赐福之意。
- 灵异:灵活而神奇的现象。
- 卓立:高耸而独立。
- 惊沙界:形容山峰的高耸对沙漠的影响。
- 梵天: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天神,象征着超凡的存在。
- 丈室:指高僧的住处,象征清净和智慧。
- 夙缘:宿世的缘分,指前生的因缘。
典故解析:
- 鹤飞青霭外:鹤在古代诗词中常作为仙鸟,象征长寿和升华。
- 龙护赤岚边: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威和保护的象征,赤岚可理解为山野中的雾气或云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邢允中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怀、咏志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某座高峰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及对灵性的敬仰,体现出他对高峰的眷恋和思考。
诗歌鉴赏:
《驻锡峰》一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自然与灵性的和谐共生。诗人通过描绘高峰的常驻与灵异,传达了对神秘力量的向往与敬畏。在“高峰常驻锡”中,诗人不仅描绘出高峰的巍峨,也隐含了对长久不变的渴望;而“灵异见当年”则反映了人们对昔日辉煌与神秘的追忆。接着,诗人通过“卓立惊沙界”与“光辉动梵天”,将高峰与沙漠、天空相结合,构建出一种宏伟而壮丽的自然场景。鹤与龙的意象,进一步提升了诗的神秘感和灵动性,体现了作者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联系,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宿命缘分,使整首诗在灵性与情感上达到了统一,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峰常驻锡:高峰上常有神灵守护,象征永恒与不变。
- 灵异见当年:灵异的景象似乎回到了昔日,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
- 卓立惊沙界:高峰巍然屹立,打破了沙漠的寂静,象征着力量与威严。
- 光辉动梵天:光辉耀眼,动摇了天界的宁静,表达了自然的力量。
- 鹤飞青霭外:仙鹤飞翔,象征着自由与超脱。
- 龙护赤岚边:龙的守护,传达出一种神秘与力量的结合。
- 丈室仍相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象征着智慧的存在。
- 重来果夙缘:再次相聚是宿命的安排,体现了因缘法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峰常驻锡”暗喻自然的灵性。
- 拟人:通过“龙护赤岚边”赋予龙以守护的角色。
- 对仗:诗中各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灵性之间的深厚联系,体现出对高峰的崇敬与对宿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峰:象征力量、永恒。
- 灵异:象征神秘与超凡。
- 鹤:长寿与超脱的象征。
- 龙:权威与保护的象征。
- 丈室:智慧与清净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峰常驻锡”意味着什么?
- A. 高峰的变化
- B. 高峰的永恒与神灵的守护
- C. 高峰的孤立
- 答案:B
-
“鹤飞青霭外”中的鹤象征什么?
- A. 短暂
- B. 自由与长寿
- C. 普通
- 答案:B
-
“丈室仍相对”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疏离
- B. 人与自然的和谐
- C. 对过去的怀念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鹿柴》:王维同样以自然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但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
- 《庐山谣》:李白则通过激昂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崇拜与向往,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