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浅浅清泉自鉴开,
鳞鳞寒甃未生苔。
山中亭午野禽渴,不畏人惊欲下来。
白话文翻译:
清澈的泉水轻轻流淌,水面如镜,映照着四周的景色;
寒冷的石阶上,青苔尚未生长。
在山中正午时分,野禽口渴得厉害,
它们毫不畏惧人类的惊动,想要飞下来喝水。
注释:
- 浅浅:形容水位不深,清澈可见。
- 清泉:指自然流出的泉水。
- 自鉴:自我映照,水面如镜。
- 鳞鳞:形容井石的表面,像鱼鳞一样。
- 寒甃:指寒冷的石阶。
- 未生苔:青苔尚未成长。
- 亭午:午时,太阳高照。
- 野禽渴:指野生鸟类口渴。
- 不畏人惊:不惧怕人类的存在与惊吓。
- 欲下来:想要飞下来喝水。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清泉”和“山中野禽”的意象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青溪,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是梅尧臣在新居落成时所作,通过描绘新井的景象,表现了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新井》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清泉、石阶和野禽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的开头“浅浅清泉自鉴开”,描绘了清澈的泉水如镜一般,反射出周围的景物,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这里的“自鉴”不仅是指水面的反射,更暗示了自然之美的自我呈现,显示出一种内在的和谐。
接下来的“鳞鳞寒甃未生苔”,则进一步描绘了石阶的状态,寒冷的石头上尚未生长青苔,显得清冷而生机勃勃。此句传达出一种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暗示着新井尚处于初生阶段。
最后一句“山中亭午野禽渴,不畏人惊欲下来”,描绘了在炎热的正午,野禽因口渴而不畏人类的惊动,勇敢地飞下来饮水,这不仅表达了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本能,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畏的生命力量。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传达了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浅清泉自鉴开”:描绘了清泉的清澈和平静,像镜子一样映照四周,表现了自然的纯净。
- “鳞鳞寒甃未生苔”: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冷石阶的状态,暗示着一种寂静的等待。
- “山中亭午野禽渴”:展现了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强调了生命的渴望。
- “不畏人惊欲下来”:表现了野禽对人类的不畏惧,反映出一种自然的自由与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清泉自鉴,水面如镜,形象生动。
- 拟人:野禽不畏人惊,赋予动物以人类的情感特征。
- 对仗:整首诗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梅尧臣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活力的赞美,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泉:象征生命与纯净。
- 寒甃:代表自然的冷静和宁静。
- 野禽:象征自由与生机。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与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泉”是用来比喻什么? A. 生命的流动
B. 友谊的深厚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A -
“寒甃”指的是: A. 温暖的阳光
B. 冷冷的石阶
C. 沉重的雨水
答案:B -
野禽为什么不畏惧人类? A. 因为它们饿了
B. 因为它们习惯了
C. 因为它们勇敢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自然之美,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悟和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的《新井》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梅尧臣更注重细腻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强调内心的感受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诗风上皆呈现出对自然深刻的感悟与热爱,但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