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时间: 2025-01-11 02:43:25

今夜征帆何处落,烟村几点人家。

莫惊双泪向风斜。

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

从此五湖归去好,一杯酒送生涯。

多情犹解惜年华。

春闺重见处,霜鬓不须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作者: 晁端礼 〔宋代〕

今夜征帆何处落,烟村几点人家。
莫惊双泪向风斜。
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
从此五湖归去好,一杯酒送生涯。
多情犹解惜年华。
春闺重见处,霜鬓不须嗟。


白话文翻译:

今夜的船帆将向何处落下?烟雾缭绕的村庄中有几户人家。
不要惊动我双眼的泪水,任凭它随风飘洒。
渔人唱着西塞山的渔歌,商女在后庭弹着花间的曲子。
从今以后,五湖四海都可以归去,举杯畅饮送别这段人生。
多情的人仍然懂得珍惜年华。
在春天的闺房再见之时,鬓发已经斑白,不必哀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征帆: 出征的帆船。
  • 烟村: 笼罩在烟雾中的村庄,形容宁静的乡村。
  • 莫惊: 不要惊动。
  • 双泪: 双眼所流的泪水。
  • 西塞曲: 渔人唱的曲子,西塞山位于今湖北。
  • 商女: 指在家中弹琴的女子,商女指的是歌女或妓女。
  • 五湖: 指大海和湖泊,象征着广阔的天地。
  • 重见: 再次相见。
  • 霜鬓: 形容头发已白,像霜一样。

典故解析:

“西塞曲”提到的西塞山,历史上与渔歌密切相关,是古代文人笔下常出现的意象,象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端礼,字公度,号万山,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生活在南宋,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擅长词作,风格清新婉丽。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诗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及对未来的希冀。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临江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夜晚在水边思索,展现出他对人生和离别的深刻思考。开篇通过“今夜征帆何处落”引入主题,表现出一种迷茫和不安。接着“烟村几点人家”,描绘出一种宁静的乡村景象,给人以安慰,形成对比。然后,诗人以“莫惊双泪向风斜”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泪水在风中飘洒,象征着人生的伤感与无常。

中间部分的“渔人西塞曲,商女后庭花”则展现了渔民与商女的生活场景,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乐趣与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最后的“从此五湖归去好,一杯酒送生涯”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与对生命的豁达态度。整首词情感真挚,笔调婉约,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今夜征帆何处落:在思考今夜的船会驶向何方,暗示着未来的不确定。
  2. 烟村几点人家:描绘出迷雾中的乡村景象,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3. 莫惊双泪向风斜:表达内心的伤感与无奈,不希望自己的泪水被风打扰。
  4. 渔人西塞曲:渔民的歌声,体现出一种生活的乐趣。
  5. 商女后庭花:商女弹琴的场景,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雅致。
  6. 从此五湖归去好:对未来的向往,表示愿意随心所欲地生活。
  7. 一杯酒送生涯:以酒送别生命中的种种,表现出豁达的态度。
  8. 多情犹解惜年华:即使感情丰富,也懂得珍惜时光。
  9. 春闺重见处:在温暖的季节再相聚,意味着希望。
  10. 霜鬓不须嗟:即使鬓发斑白,也不必感到惋惜,表现出对生活的坦然。

修辞手法:

  • 比喻: “霜鬓”比喻年华已逝。
  • 对仗: 渔人和商女的描写形成对比,突显生活的多样性。
  • 排比: 通过排比的方式增强了叙述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人生、离别、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强调珍惜当下与对未来的憧憬,传达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征帆: 代表人生旅途。
  • 烟村: 象征宁静与乡愁。
  • 双泪: 表达情感的脆弱与无奈。
  • 渔人/商女: 代表普通人的生活与追求。
  • : 象征人生的庆祝与释怀。
  • 霜鬓: 代表岁月的流逝与成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今夜征帆何处落”中“征帆”指的是什么? A. 出征的船
    B. 休闲的船
    C. 渔船

  2. “莫惊双泪向风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与伤感
    C. 兴奋

  3. “从此五湖归去好”中“五湖”象征什么? A. 四处漂泊
    B. 安定的生活
    C. 归家的希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饮酒的豁达,但更强调孤独与对月的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了对友谊与人事的思考,情感更为深沉。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诗词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