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殿院回乡》
时间: 2025-01-11 08:0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徐殿院回乡
作者: 林霆龙 〔宋代〕
三十年来人委靡,如今劲节似秋横。
三條鲠亮为时重,一叶翩翾去国轻。
莘老不还司谏职,廖公应显出台名。
遐冲尚赖精神折,未许林泉得隐声。
白话文翻译:
这三十年来,人们都变得懒散无力,如今的节气却像秋天一样清冷。
三条鲠亮的鱼骨,正是这个时代的重任,一片轻薄的叶子,却轻易地离开了故国。
莘老(指莘莘学子)未能重返司谏的职位,廖公(指廖宗道)应该会在朝廷中显露名声。
远大的抱负还得依靠精神力量来支撑,绝不能让山林泉水的隐逸生活夺去我们的声音。
注释:
- 委靡:意指精神萎靡、懒散。
- 劲节:指节气,尤其是清冷的秋季。
- 鲠亮:比喻清晰、鲜明,直指本质。
- 翩翾:形容轻盈地飞舞,通常指鸟儿或叶子。
- 莘老:古代指莘莘学子,常用作指代有志之士。
- 司谏:古代官职,负责劝谏君主。
- 廖公:特指廖宗道,历史上有名的政治人物。
- 遐冲:远大的志向或抱负。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象征隐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霆龙,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明快的风格和关注社会现实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好友徐殿院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时局的感慨。诗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个人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诗歌鉴赏:
《送徐殿院回乡》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的送别诗,诗中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开头两句,诗人用“人委靡”和“劲节似秋横”描绘出一种萧条的氛围,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深思。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鲠亮”和“一叶翩翾”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责任与担当,后者则暗示了轻浮与逃避,突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理解。
在“莘老不还司谏职,廖公应显出台名”中,诗人提到的莘老和廖公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重视。最后一句“未许林泉得隐声”,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拒绝,强调了理想与责任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使得这首送别诗在情感上更为厚重,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年来人委靡:三十年间,社会风气低迷,人人精神萎靡。
- 如今劲节似秋横:而今的节气却如秋天般清冷,似乎反映了人心的沉寂。
- 三條鲠亮为时重:三条锋利的鱼骨,象征着时代的重任,需直面问题。
- 一叶翩翾去国轻:一片轻盈的叶子,轻易离开故乡,暗示人们的逃避与无奈。
- 莘老不还司谏职:莘莘学子未能复职,表达了对有志之士的惋惜。
- 廖公应显出台名:廖公必将在朝中展露才华,表现出对人才的期望。
- 遐冲尚赖精神折:远大的理想仍需精神力量的支撑,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 未许林泉得隐声:不允许隐逸生活占据我们的声音,坚守理想和责任。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劲节似秋横”中将季节比作人心,表现出对时局的感慨;同时,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同时也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坚定和对责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萧条、冷落,反映社会的悲观情绪。
- 鲠亮:代表责任和担当,象征着对时代的重视。
- 一叶:象征轻浮与逃避,反映人们对现实的无奈。
- 莘老:代表有志之士,表达对理想的渴望。
- 林泉:象征隐逸的生活,反映对个人选择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莘老”是指什么? a. 诗人
b. 有志之士
c. 隐士 -
“劲节似秋横”中的“劲节”指的是? a. 节气
b. 精力
c. 生命 -
诗中提到的“廖公”是指? a. 诗人
b. 一位政治人物
c. 隐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同样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之情。
- 《山中送别》 by 王维:描绘自然与离别的结合,表达诗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送友人》相比,林霆龙的《送徐殿院回乡》更突出社会与责任的主题,而李白的作品则更侧重于抒情和对友谊的赞美。两首诗都展现了离别的情感,但背景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霆龙诗集》
- 《宋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送徐殿院回乡》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