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李侍御书斋》

时间: 2025-01-11 02:29:18

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

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

独立千峰晚,频来一叶秋。

鸡鸣应有处,不学泪空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话平生志,书斋几见留。
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
独立千峰晚,频来一叶秋。
鸡鸣应有处,不学泪空流。

白话文翻译:

曾经谈论过一生的志向,如今却在书斋中留下了几许痕迹。
孤独的道路上,内心容易受到感动,但深厚的恩情却难以回报。
独自站立在千峰之巅,黄昏来临时,常常见到一片秋叶。
鸡鸣之处应该有归宿,不去学习,泪水只会徒然流下。

注释:

  • :志向、理想。
  • 书斋:书房,读书写字的地方。
  • 孤心:孤独的心境。
  • 恩重:恩情深重。
  • :报答。
  • 独立:独自站立。
  •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 一叶秋:指秋天的落叶,象征时光流逝。
  • 鸡鸣:清晨时分,鸡叫声。

典故解析:

  • 鸡鸣应有处:古代诗文中常以鸡鸣作为清晨的象征,意味着新一天的开始,隐喻着希望和归宿。
  • 一叶秋:秋天的落叶常常用来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诗人,以诗、词、文著称。其诗风清新俊逸,常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见长。杜牧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杜牧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身处唐代末期,社会动荡,诗人感受到孤独和时光的流逝,寄情于书斋,通过回忆与感慨表达对志向与恩情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留题李侍御书斋》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整首诗在清新中透着淡淡的忧伤,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开头两句提到“曾话平生志”,展现了他曾经的抱负与理想,然而现今“书斋几见留”,这一句却反映出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

接下来的两句“道孤心易感,恩重力难酬”,诗人感叹在孤独的环境中,内心的感动却无法回报他人深厚的恩情,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无奈与孤独感。

最后两句“独立千峰晚,频来一叶秋”,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黄昏,感受着季节变迁,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流逝。而“鸡鸣应有处,不学泪空流”则传达了希望与失落的对比,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过去的追忆交织在一起,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富有意境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杜牧深厚的文学素养与独特的个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话平生志:回忆起年轻时的理想和抱负。
  2. 书斋几见留:在书斋中留下的却是些许的痕迹,未能实现的理想。
  3. 道孤心易感:在孤独的旅途中,内心容易被感动。
  4. 恩重力难酬:深厚的恩情却难以回报,表达对人际关系的无奈。
  5. 独立千峰晚:独自面对千山万水,黄昏的景象。
  6. 频来一叶秋:常常看到秋天的落叶,象征时间的流逝。
  7. 鸡鸣应有处:清晨时分应该有归宿,表达希望。
  8. 不学泪空流:不去学习和追求,泪水只会徒然流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一叶秋”比喻时光的流逝。
  • 对仗:如“恩重力难酬,独立千峰晚”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鸡鸣应有处”,赋予鸡鸣以人性的归属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理想的追忆与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恩情与回报的难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斋:象征知识与理想的追求。
  • 孤心:代表孤独与内心的细腻感受。
  • 千峰:象征人生的旅途,充满艰辛与挑战。
  • 一叶秋:象征生命的无常,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鸡鸣: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杜牧的《留题李侍御书斋》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自然景色的描写
    D. 对人际关系的赞美

  2. 诗中提到的“鸡鸣”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希望与归宿
    C. 悲伤与失落
    D. 迷茫与孤独

  3. 下列哪句与“恩重力难酬”意思最接近? A. 人情冷暖
    B. 理想无法实现
    C. 孤独难以承受
    D. 感动难以回报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牧的《留题李侍御书斋》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探讨了孤独和人生理想,但李白更加直接地表现了对酒的寄托与逃避,杜牧则在孤独中思考人生的意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牧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