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路岐人不见,尚得记心中。月忆潇湘渚,春生兰杜丛。鸟啼花半落,人散爵方空。所赠诚难答,泠然一雅风。
白话文翻译:
在路口已无相识之人,但我仍将他们铭记于心。月光下,我想起了潇湘的水边,春天里兰草和杜若恣意生长。鸟儿啼鸣,花瓣已然凋落,人们散去,酒杯也渐渐空了。对您所赠之情,我实在难以回报,只有一阵清风拂面,带来淡淡的雅致。
注释:
- 路岐:路口,分岔路。
- 潇湘渚:潇湘是地名,渚指水边的小洲。
- 兰杜丛:兰草与杜若,均为春季盛开的花草。
- 爵:酒杯。
- 泠然:清凉、冷淡的样子。
- 雅风:优雅的风度或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字子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马戴与姚郎中(姚崇)相识之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感激之情,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与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浓厚的情感,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路岐人不见,尚得记心中”既表现了孤独,也体现了对旧友的珍视。诗人通过月光下的潇湘渚引出春日的兰杜丛,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机,既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又暗含了对过往的怀念。
接下来的“鸟啼花半落,人散爵方空”,则是通过鸟鸣与花落的意象,表达了时间流逝与聚散无常的感慨。人们的聚散就如同酒杯的空与满,充满了哲理的思考。最后的“所赠诚难答,泠然一雅风”则是诗人对友人赠礼的感激与无奈,强调了雅致的风度和诗人内心的淡泊。这首诗在情感上深邃而细腻,形式上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路岐人不见:在路口再也见不到人,暗示了孤独和思念。
- 尚得记心中:尽管没有见到人,心中依然记挂着他们。
- 月忆潇湘渚:在月光下,想起了潇湘水边的美好时光。
- 春生兰杜丛:春天里兰草和杜若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勃发。
- 鸟啼花半落:鸟儿啼鸣,花瓣已经凋零,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人散爵方空:人们已经散去,酒杯也空了,暗示了聚散无常。
- 所赠诚难答:对于朋友的赠礼,感到难以回报。
- 泠然一雅风:只有清风拂面,带来一丝优雅,表现出淡泊的心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鸟啼花半落,人散爵方空”,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意象:运用月、鸟、花等意象,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比喻:用“爵”象征人际交往中的感情与聚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感激,同时反映了生命的易逝与人际关系的无常,情感基调清新而淡泊。
意象分析:
- 月:象征思念与孤独。
- 潇湘:代表美好回忆与友谊。
- 兰杜: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鸟啼:传达自然的声音与生命的脆弱。
- 爵:象征人际交往与情感的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潇湘渚”指的是什么地方?
- A. 一条河流
- B. 一片湖泊
- C. 一处山丘
- D. 一片水边小洲
-
“所赠诚难答”表达了诗人对赠礼的怎样情感?
- A. 感激
- B. 冷漠
- C. 羞愧
- D. 无奈
-
诗中“泠然一雅风”指的是什么?
- A. 热情的风
- B. 清凉的风
- C. 轻柔的风
- D. 凛冽的风
答案:
- D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通过月光表达思念,但更侧重于兄弟情。
- 李白的《夜泊牛津》:描绘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