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游五首 邵雍 〔宋代〕
三月牡丹方盛开,鼓声多处是亭台。 车中游女自笑语,楼下看人闲往来。 积翠波光摇帐幄,上阳花气扑樽罍。 西都风气所宜者,草木空妖谁复哀。
白话文翻译:
三月里,牡丹花正盛开,鼓声喧天的地方是亭台楼阁。 车中的游女们自在地谈笑,楼下的人们悠闲地来来往往。 翠绿的波光摇曳着帐幔,上阳的花香扑鼻而来。 西都的风气适宜这些,但草木的妖娆又有谁来哀怜呢?
注释:
- 牡丹: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象征富贵和美丽。
- 鼓声:指庆祝或娱乐活动的声音。
- 亭台:园林中的建筑,常用于观赏风景。
- 游女:指出游的女子。
- 积翠:形容水面或植物的翠绿色。
- 帐幄:帐篷,这里指装饰华丽的帐篷。
- 上阳:指阳光照耀下的花朵。
- 樽罍:古代的酒器,这里指酒宴。
- 西都:指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
- 风气:社会风尚和习俗。
- 草木空妖:指草木虽然美丽,但无人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游园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邵雍在春天游园时所作,通过对牡丹花、鼓声、游女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欢乐,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风气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游园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园的欢乐图景。诗中“三月牡丹方盛开”一句,点明了时间与主题,牡丹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繁荣和美丽。“鼓声多处是亭台”则进一步以鼓声为媒介,引出了游园的热闹场景。后两句通过对游女和楼下人们的描写,展现了人们的欢乐和悠闲。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蕴含了深层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月牡丹方盛开”:点明时间和主题,牡丹的盛开象征春天的繁荣。
- “鼓声多处是亭台”:以鼓声为媒介,引出游园的热闹场景。
- “车中游女自笑语”:描绘游女的欢乐,展现人们的悠闲。
- “楼下看人闲往来”:进一步展现人们的悠闲和欢乐。
- “积翠波光摇帐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诗的意境。
- “上阳花气扑樽罍”:以花香为媒介,引出酒宴的欢乐。
- “西都风气所宜者”:指出社会风尚和习俗。
- “草木空妖谁复哀”: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积翠波光摇帐幄”中的“积翠”比喻水面或植物的翠绿色。
- 拟人:如“上阳花气扑樽罍”中的“扑”字赋予花香以人的动作。
- 对仗:如“车中游女自笑语,楼下看人闲往来”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游园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欢乐,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风气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牡丹:象征春天的繁荣和美丽。
- 鼓声:象征游园的热闹和欢乐。
- 游女:象征人们的欢乐和悠闲。
- 积翠波光:象征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上阳花气:象征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三月牡丹方盛开”中的“牡丹”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繁荣和美丽 B. 秋天的丰收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
“鼓声多处是亭台”中的“鼓声”象征什么? A. 游园的热闹和欢乐 B. 战争的紧张 C. 工作的繁忙 D. 学习的专注
-
“车中游女自笑语”中的“游女”象征什么? A. 人们的欢乐和悠闲 B. 工作的繁忙 C. 学习的专注 D. 战争的紧张
-
“草木空妖谁复哀”中的“草木空妖”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C. 对社会风气的批评 D. 对战争的厌恶
答案:
- A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的《鸟鸣涧》: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邵雍的《春游五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邵雍的诗更多地展现了春天的欢乐和人们的悠闲,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歌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