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 重午》

时间: 2025-02-04 16:15:58

谁迓兰旌桂桨,澹容与、中洲吟望。

去住漫漫独惆怅。

念佳人,正怀沙,沈远浪。

事已千年往。

但馀得、粽粑无恙。

寂寞鱼龙偃江上。

起徘徊,待风雷,今夕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游宫 重午
作者: 陈永正

谁迓兰旌桂桨,澹容与中洲吟望。
去住漫漫独惆怅。念佳人,正怀沙,沈远浪。
事已千年往。但馀得粽粑无恙。
寂寞鱼龙偃江上。起徘徊,待风雷,今夕降。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游宫,重午的时节,
谁在迎接兰花与桂叶的船桨?
淡淡的容颜对着中洲吟唱眺望。
去来无定,我独自惆怅,
思念那佳人,正怀念着沙滩,
在远处的浪花中沉浮。
往事已经过去千年,
只剩下一些粽子依然完好。
孤寂的鱼龙在江面上悠然自得,
我徘徊不前,等待风雷的来临,
今夜将要降临。

注释:

  • :迎接。
  • 兰旌:指用兰花装饰的帆船。
  • 澹容:淡淡的容颜。
  • 中洲:指江中的小洲。
  • 惆怅:忧愁、烦恼。
  • 佳人:美丽的女子。
  • 粽粑:粽子,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 鱼龙:鱼和龙,常用于形容江河中的生物。

典故解析:

  • 重午:指端午节,古代有纪念屈原的传统,诗中提到粽子与节日关联。
  • 佳人:常用于古诗中,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永正,现代诗人,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重午节,诗人借助节日的氛围,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夜游宫 重午》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开头几句以“兰旌桂桨”描绘出节日的热闹与美好,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独惆怅”的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的佳人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理想与追求的象征,凝聚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坎坷的历史与个人的孤独在诗中交织,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结尾的“待风雷,今夕降”则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希望,仿佛在暗示着未来的美好与改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迓兰旌桂桨:开头提出一个问题,表达对节日的关注与热闹。
  • 澹容与中洲吟望:描绘一个淡然的形象,似乎在对着美景吟唱,但心中却充满惆怅。
  • 去住漫漫独惆怅:表达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孤独又无奈的情绪加深。
  • 念佳人,正怀沙,沈远浪:佳人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事物,怀念与沉浮的意象交织。
  • 事已千年往:历史的流逝,时间的无情。
  • 但馀得粽粑无恙:粽子作为节日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传统与记忆。
  • 寂寞鱼龙偃江上:描绘宁静的江面,象征着时间的静止与思绪的飘荡。
  • 起徘徊,待风雷,今夕降:结尾的期望与期待,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佳人与美好生活比喻,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
  • 对仗:如“去住漫漫”与“寂寞鱼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求,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爱情和时间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切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旌:美丽与优雅的象征。
  • 佳人:理想爱情的代表。
  • 粽子:传统与记忆的载体。
  • 鱼龙:生命的象征,表现在自然的宁静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端午节
    • C. 春节
    • D. 清明节
  2. “佳人”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诗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 B. 诗人失去的朋友
    • C. 诗人对生活的绝望
    • D. 诗人的母亲
  3. 诗中提到的“粽子”代表什么?

    • A. 传统与历史
    • B. 美食
    • C. 亲情
    • D. 友情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 李白的《月下独酌》:描绘孤独与饮酒的情景。

诗词对比

  • 对比陈永正与李白,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存在差异,陈永正更多地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理想的向往,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个性展现出对自由与人生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代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 《现代诗人陈永正的艺术世界》:关于陈永正的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