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节后希石林公邀游西岩分得须字》

时间: 2025-02-04 15:37:36

佳色尚未远,登临兴不孤。

秋风吹远树,暮色满平芜。

白发题诗懒,黄花汎酒须。

幽栖终未果,即此寄欢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色尚未远,登临兴不孤。
秋风吹远树,暮色满平芜。
白发题诗懒,黄花汎酒须。
幽栖终未果,即此寄欢娱。

白话文翻译:

这美丽的景色尚未远去,登高望远的兴致让我不感到孤单。
秋风吹拂,远处的树木摇曳,傍晚的色彩覆盖了广阔的田野。
我已白发苍苍,写诗的兴致变得懒散,黄花盛开,正好可以酌酒畅饮。
虽然我未能实现幽静的栖息生活,但在此时此刻,我寄托了我的欢娱。

注释:

  • 佳色:指美好的景色。
  • 登临:登上高处,眺望远方。
  • 秋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暮色:傍晚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白发:象征着年老。
  • 题诗懒:写诗的兴致变得懒散。
  • 黄花:指菊花,常与秋季联系在一起。
  • 汎酒须:意为饮酒,享受生活。
  • 幽栖:指隐居生活,追求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亮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南宋末年,经历了元代初期的社会动荡。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九月节后,正值秋天,诗人在这时邀请朋友游玩西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流露出浓厚的秋意,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老年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开头的“佳色尚未远”表达了秋天的美好尚在眼前,接着“登临兴不孤”则表现出诗人虽然年长,却依然能在自然中找到乐趣和陪伴。随着秋风的吹拂,树木的摇曳和暮色的蔓延,诗人不禁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在生命的秋季,诗人感到白发苍苍,写诗的兴致变得懒散,反映出对生命的无奈与接受。然而,尽管未能实现理想中的幽静栖息,诗人依然选择在当下享受生活的乐趣,寄托自己的欢娱。这种对现实的接纳与积极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豁达和洒脱。

整首诗在意象上兼具美感与哲思,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佳色尚未远:秋天的美景依然在眼前,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2. 登临兴不孤:登高望远的乐趣使得诗人不感到孤单,表现出一种积极的心态。
  3. 秋风吹远树:秋风吹动远处的树木,增强了秋天的气氛。
  4. 暮色满平芜:傍晚的色彩笼罩了广阔的田野,呈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5. 白发题诗懒:年纪渐长,使得写诗的兴趣减退,流露出一丝无奈。
  6. 黄花汎酒须:在黄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选择饮酒,体现对生活的享受。
  7. 幽栖终未果:虽未能实现隐居的理想生活,但诗人依然寄情于当下。
  8. 即此寄欢娱:在此时此刻,诗人将自己的欢愉寄托于自然之中。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佳色”与“秋风”比喻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流转。
  • 拟人:将自然的景色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白发题诗懒,黄花汎酒须”,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对人生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岁月流转中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色: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秋风: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白发:象征着年华的逝去与人生的无常。
  • 黄花:象征着秋天的成熟与丰收,也暗含着生命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亮
    C. 杜甫
    D. 白居易

  2. “白发题诗懒”中的“白发”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事业成功
    D. 无所事事

  3. 诗中提到的“黄花”指的是什么花?
    A. 桃花
    B. 菊花
    C. 牡丹
    D. 茉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陈亮的《九月节后希石林公邀游西岩分得须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享受,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后者则强调豪情壮志与对饮酒的热爱。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