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邻几省中赏小桃》
时间: 2025-01-10 22:23: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二月卖花天,唯有小桃偏占先。
初见嫩红无不喜,终知俗艳几多妍。
邻翁已折郊园里,贵客争夸粉署边。
可惜工夫吟向此,会须留醉牡丹前。
白话文翻译
每年到了二月的卖花时节,唯有小桃花最先开放。
初见它那嫩红的花色,怎能不让人喜爱?
但细想起来,普通的花卉也有许多艳丽的美。
邻居的老翁已经在乡间的园子里摘下了桃花,
贵客们争相赞美那粉色的花朵。
可惜我却在这里吟唱,真应该把醉意留在那牡丹花前。
注释
- 年年:每年。
- 二月卖花天:指的是农历二月的卖花时节,常是春季花卉盛开的时节。
- 小桃:指的是桃花,特指小巧的桃花。
- 俗艳:平常的美艳,这里指的是常见的花卉的艳丽。
- 邻翁:邻居的老翁。
- 郊园:乡间的园子。
- 贵客:地位高贵的客人。
- 粉署:粉色的花朵,形容桃花的颜色。
- 工夫:在此处指创作或吟咏的时间。
- 留醉:留恋醉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山涯,晚号白云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文、词。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著称,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关心,作品具有很强的个人特色。
创作背景
《和江邻几省中赏小桃》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春天,桃花盛开。诗人置身于赏花的环境中,既感受到桃花的美丽,也反思了花卉的俗气与珍贵,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桃花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花卉美丽与俗艳之间的思考。诗中,桃花作为春天的代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诗的开头,通过“年年二月卖花天”的叙述,引入了赏花的主题,展现出每年春天的常态与期待。
“唯有小桃偏占先”,一句中,诗人将桃花置于众花之上,突显了它的早熟与独特。接下来的“初见嫩红无不喜”,表现了诗人对桃花的初恋般的欣喜,然而“终知俗艳几多妍”则体现出诗人对花卉美的深刻反思,暗示了自然之美与人为美之间的对比。
在描绘邻居老翁折花的场景时,诗人再一次展示了社会生活的百态,反映出人们对桃花的争相赞美。最后一句“会须留醉牡丹前”则展现了诗人对更为华丽的牡丹的向往,暗示着对更高层次美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花卉以及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展示了他对美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二月卖花天:每年春天二月,花市热闹。
- 唯有小桃偏占先:桃花最早盛开,抢占了春天的先机。
- 初见嫩红无不喜:初次看到桃花的粉嫩色彩,令人愉悦。
- 终知俗艳几多妍:但渐渐意识到,虽美却也平常。
- 邻翁已折郊园里:邻居已经在自家园子里折下桃花。
- 贵客争夸粉署边:贵客们在桃花旁争相赞美。
- 可惜工夫吟向此:可惜我在这里吟咏。
- 会须留醉牡丹前:应该把醉意留到美丽的牡丹花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桃花与其他花卉进行比较,突显其独特性。
- 拟人:通过“邻翁已折”赋予人物情感,使得场景更生动。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优美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桃花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对美的思考。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春天的来临,生命的活力。
- 牡丹:象征着更高贵的美,代表了诗人对更深层次美的追求。
- 花市:代表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共同向往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邻翁”指的是谁?
- A. 诗人的朋友
- B. 邻居的老翁
- C. 诗人的家人
- D. 不明人物
- 诗人对桃花的态度如何?
- A. 完全喜爱
- B. 先喜后疑
- C. 不喜欢
- D. 疑惑不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与梅尧臣的桃花形成对比,后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 《春晓》: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春天的清新自然,与梅尧臣的反思形成对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