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室试笔六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8 22:35:28

兜罗绵云常满谷,勃落叶衣无四时。

中原百战血涂野,此老醉眠初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兜罗绵云常满谷,
勃落叶衣无四时。
中原百战血涂野,
此老醉眠初不知。

白话文翻译:

在山谷中,绵延的云彩常常弥漫,
落叶的衣裳在四季中不再存在。
中原大地上经历了无数战斗,满是鲜血,
而我这个老者醉卧其中,完全不知。

注释:

字词注释:

  • 兜罗:形容云层绵延而厚重。
  • 勃落:形容落下的样子,暗指秋天或凋谢的景象。
  • 无四时:四季交替的迹象不再明显,反映了时光的无情。
  • 中原:指的是中国的中部地区,历史上多次战乱之地。
  • 血涂野:形容战场的惨烈,血流成河的情景。
  • 此老:指诗人自己,表示年老。

典故解析:

  • “中原百战”可以引申至中国历史上多次的战争,象征着动荡与不安。
  • “醉眠”则可能反映了诗人面对外界苦难选择麻醉自己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其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诗歌作品多以报国情怀、个人感慨为主,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在经历了国家沦陷与个人失意之后,诗人表现出对时局的沉痛感受与对生活的麻木。诗中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个人处境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背景的对比,表达了陆游对时局的深切感受与个人的无奈。开头“兜罗绵云常满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然而随之而来的“勃落叶衣无四时”则显示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情,落叶象征着逝去的青春与岁月。在这背景下,陆游提到的“中原百战血涂野”则是对国家沦陷的痛心回忆,历史的战火让他感到无比沉重。最后一句“此老醉眠初不知”则是一种自嘲,表现出他对社会动荡的无动于衷,似乎选择了用酩酊大醉来逃避现实。这首诗在情感上是悲伤的,但在形式上却显得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表现了陆游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兜罗绵云常满谷:描绘了云彩在山谷中聚集,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2. 勃落叶衣无四时:落叶的景象使人心生惆怅,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3. 中原百战血涂野:展现出历史的残酷,战争带来的不仅是土地的破坏,还有人心的创伤。
  4. 此老醉眠初不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动荡的麻木与无知,似乎选择了逃避而非面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落叶比作衣裳,形象地表达出时间的无情。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通过“醉眠”表现出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的互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历史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战争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无奈和个人的麻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兜罗绵云: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落叶: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血涂野:反映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
  • 醉眠:暗示对现实的逃避与无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兜罗绵云常满谷”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战争的惨烈
    B. 自然的宁静
    C. 人生的苦难

  2. “中原百战血涂野”中提到的“中原”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南方
    B. 北方
    C. 中部

  3. 诗人为何选择“醉眠”来形容自己的状态? A. 表达快乐
    B. 表达无奈与逃避
    C. 表达对现实的清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陆游的《道室试笔六首》与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深切思考,但陆游更强调个人的麻木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多表达了对国破家亡的痛苦与悲哀。这种情感的对比体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创作视角与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