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楼前流水西江道》

时间: 2025-01-25 23:30:30

楼前流水西江道。

江头水落芙蓉老。

画鼓叠凉波。

凭栏颦翠娥。

当年金马客。

青鬓芦花色。

把酒感秋蓬。

骊歌半醉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把酒感秋蓬。骊歌半醉中。

白话文翻译:

楼前的流水通往西江的道路。江边水位下降,芙蓉花也凋谢了。画鼓声伴随着凉爽的波浪。倚着栏杆,皱着眉头的美丽女子。当年那些金马客,如今头发如同芦花般斑白。举杯感叹秋天的飘零,离别的歌声在半醉中响起。

注释:

  • 西江道:指通往西江的道路。
  • 芙蓉老:指芙蓉花凋谢。
  • 画鼓:装饰华丽的鼓。
  • 叠凉波:鼓声与凉爽的波浪声交织。
  • 颦翠娥:皱眉的美丽女子。
  • 金马客:指过去的贵族或显赫人物。
  • 青鬓芦花色:形容头发斑白如芦花。
  • 秋蓬:比喻秋天飘零的景象。
  • 骊歌:离别的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舒亶(1041-1103),字公度,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尤以抒情诗见长。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晚年,面对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个人经历的回顾,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以楼前流水和江头水落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诗中“画鼓叠凉波”一句,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凭栏颦翠娥”则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传达了深深的忧愁。后两句“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则是对过去的回忆,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前流水西江道:楼前的流水通往西江的道路,暗示了旅途的漫长和人生的漂泊。
  2. 江头水落芙蓉老:江边水位下降,芙蓉花也凋谢了,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
  3. 画鼓叠凉波:画鼓声伴随着凉爽的波浪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
  4. 凭栏颦翠娥:倚着栏杆,皱着眉头的美丽女子,传达了深深的忧愁。
  5. 当年金马客:指过去的贵族或显赫人物,回忆过去的辉煌。
  6. 青鬓芦花色:形容头发斑白如芦花,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7. 把酒感秋蓬:举杯感叹秋天的飘零,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8. 骊歌半醉中:离别的歌声在半醉中响起,表达了离别的哀愁。

修辞手法:

  • 比喻:“青鬓芦花色”用芦花比喻头发的斑白,形象生动。
  • 拟人:“凭栏颦翠娥”将女子拟人化,赋予她情感和动作。
  • 对仗:“画鼓叠凉波”中“画鼓”与“凉波”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物的情感表达,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变迁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漂泊。
  • 芙蓉老: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光的无情。
  • 画鼓叠凉波: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氛围。
  • 颦翠娥:传达了深深的忧愁和内心的痛苦。
  • 青鬓芦花色: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变迁。
  • 秋蓬:比喻秋天飘零的景象,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画鼓叠凉波”一句,通过什么手法营造出氛围?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C

  2. “青鬓芦花色”中的“芦花色”比喻什么? A. 头发的黑 B. 头发的白 C. 头发的黄 D. 头发的灰 答案:B

  3. 诗中“凭栏颦翠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惊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舒亶的《菩萨蛮·楼前流水西江道》:两者都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舒亶的诗则更加含蓄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舒亶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词作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舒亶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