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锁山·入九锁山门》

时间: 2025-01-27 04:09:59

肥马轻裘到此难,名标九锁翠微间。

天开洞府几千载,地隔风尘此一关。

谢屐空邻迷雁荡,苏诗不是梦庐山。

他生修得清缘在,似扣金堂觅大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九锁山·入九锁山门
作者:林景熙 〔宋代〕

肥马轻裘到此难,名标九锁翠微间。
天开洞府几千载,地隔风尘此一关。
谢屐空邻迷雁荡,苏诗不是梦庐山。
他生修得清缘在,似扣金堂觅大还。

白话文翻译:

来到这里,骑肥马穿轻裘却感到困难,这里是九锁山的翠微之间,名声显赫。
经历了几千年的洞府,天开地隔,这里就是与世隔绝的关隘。
谢灵运的屐痕几乎消失,只是迷失在雁荡山的幽静里;
苏轼的诗句却不是在梦中所见的庐山。
他生若能修得清净的缘分,就像在金堂敲门寻求伟大的归宿。

注释:

  • 肥马轻裘:指的是骑着肥壮的马,穿着轻便的衣裳,形象描绘出一种优越的状态,但在此地却显得无奈。
  • 九锁:指的是九锁山,象征着险峻和高远。
  • 谢屐:指的是谢灵运,他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因其诗作而闻名。
  • 雁荡:指的是雁荡山,以其秀美的风景而著称。
  • 苏诗:指的是苏轼的诗,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其作品深富哲理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受到了当时文人风气的影响,其诗风多以山水为题,追求清新自然的境界。

创作背景:

此首诗作于游览九锁山时,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感悟,以及对人世纷扰的逃避之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九锁山的壮丽景色和隐士情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肥马轻裘到此难”,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到达九锁山的艰难,暗示了通往理想境界的路途并不平坦。接下来提到“天开洞府几千载”,则是对九锁山悠久历史的赞美,表明在这片静谧之地,时间仿佛暂停,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谢屐空邻迷雁荡,苏诗不是梦庐山”,这里引入了两位历史名人的身影,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他个人的失落感,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精神归宿。最后一句“似扣金堂觅大还”,更是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诗人渴望在来世修得清净的缘分,求得真正的归属。整首诗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肥马轻裘到此难:骑马和穿衣虽然轻松,但到这里却很困难,暗示高山的险峻。
  2. 名标九锁翠微间:这里是九锁山,声名显赫的地方,象征着卓越和美好。
  3. 天开洞府几千载:大自然的洞府在这里存在了几千年,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大自然的永恒。
  4. 地隔风尘此一关:这里与尘世隔绝,暗示诗人对世俗的逃避与向往。
  5. 谢屐空邻迷雁荡:提到古诗人谢灵运,表达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6. 苏诗不是梦庐山:指苏轼的诗作,表明他对山水的真实感受,并非虚幻。
  7. 他生修得清缘在:希望来世能有清净的缘分,追求理想的生活。
  8. 似扣金堂觅大还:比喻像在金堂里敲门,寻找伟大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扣金堂觅大还”,用金堂象征理想生活的追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肥马”、“翠微”、“洞府”等,营造出自然的美感与人文的厚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对历史名人的追忆以及对理想人生的向往,情感丰富而深刻,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崇尚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肥马轻裘:象征优越的生活状态。
  • 九锁山:象征高远与险峻,体现出自然的伟大。
  • 洞府:象征着一种理想的栖息地。
  • 谢屐与苏诗:代表着文化传承与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林景熙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谢屐”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谢灵运
    D. 苏轼

  3. 诗中“似扣金堂觅大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 对历史的怀念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与林景熙的《游九锁山》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人生态度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林景熙则表现出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