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月寺》

时间: 2025-01-11 08:13:17

烟日蔫云乍暑天,倦投山寺借床眠。

清凉世界谁曾到,却在红尘紫陌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水月寺
烟日蔫云乍暑天,
倦投山寺借床眠。
清凉世界谁曾到,
却在红尘紫陌边。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天,烟雾弥漫,阳光透过阴云,偶尔显现。我在山寺里感到疲惫,借来床铺小憩。清凉的世界究竟有谁到过呢?其实就在红尘和繁华的街陌旁边。

注释:

  • 烟日:指的是烟雾笼罩的日子。
  • 蔫云:指的是阴沉的云,形容天气不佳。
  • 倦投:疲倦时投身于某地,借宿之意。
  • 山寺:指山中的寺庙。
  • 清凉世界:指一种宁静、凉爽的境界。
  • 红尘紫陌:形容世俗的繁华与喧闹。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红尘紫陌”一词常用于形容繁华的都市生活,表达出一种对喧嚣与宁静生活对比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琐事,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游水月寺》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常借游览山水以寄托情感,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慰藉。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山寺的短暂避暑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水月寺》全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暑天的感受和对宁静生活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烟雾和阴云交织,营造出一种闷热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的厌倦和疲惫。在这种情况下,诗人选择到山寺小憩,借用“床眠”来形容自己的倦意,传达出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出诗人对清凉世界的思考,诗人反问“谁曾到”,疑似对世俗生活的批判,暗示现代人忙于追逐名利,反而忽略了内心的宁静。而最后一句“却在红尘紫陌边”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清凉的生活其实并不遥远,就在繁华的喧嚣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诗人内心的渴望。

整体上,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哲学上的思考与生活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日蔫云乍暑天:描绘出盛夏的天气,烟雾弥漫,阳光被阴云遮挡,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 倦投山寺借床眠:表达了诗人对疲惫的感受,选择在山寺借宿,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清凉世界谁曾到:提问式的思考,质疑人们是否真正体验过那种宁静的状态。
  • 却在红尘紫陌边:指出这种清凉并不远,实则就在繁华的生活旁边,暗含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烟日”“蔫云”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将“清凉世界”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使其更加生动。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诗的哲理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繁华世界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在炎热夏日中对自然的依恋与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日:象征着迷蒙的现实,体现生活的复杂与困扰。
  • 山寺:代表宁静的避世之所,体现出人们对安宁的向往。
  • 清凉世界: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体现对心灵寄托的追求。
  • 红尘紫陌:象征着世俗的繁华与喧嚣,暗示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烟日蔫云”描述的是怎样的天气?
    A. 寒冷 B. 炎热 C. 温暖

  2. 诗人在哪里借床小憩?
    A. 家里 B. 山寺 C. 酒店

  3. “清凉世界”代表了什么?
    A. 繁华的都市 B. 宁静的生活 C. 乡村田园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杨万里的《游水月寺》更强调对世俗的思考与内心宁静的渴望,王维则更多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感悟,两者在诗风上有明显的区别。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集》
  • 《宋代诗人传记》
  • 《杨万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