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塘》

时间: 2025-01-27 03:28:32

万石中通一线流,千盘百折过孤舟。

滩头未下人犹笑,下了滩头始觉愁。

意思解释

过石塘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石中通一线流,千盘百折过孤舟。
滩头未下人犹笑,下了滩头始觉愁。

白话文翻译:

在万石之间有一条河流蜿蜒而过,水流千回百转,绕过孤舟。
在河滩边还未下水时,人们欢笑不已;一旦下了河滩,才开始感到愁苦。

注释:

  • 万石:指很多的石头,形容石头众多。
  • 通一线流:形容水流像一条线一样在石头间穿行。
  • 千盘百折:形容水流曲折,经过很多的弯曲。
  • 滩头:河滩的边缘。
  • 犹笑:还在欢笑,表示轻松愉快的心情。
  • 始觉愁:开始感到忧愁,暗示事情的转变。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与生活环境时的复杂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80-1260),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快乐与忧愁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过石塘》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河流图景。首句“万石中通一线流”用“万石”与“一线”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水流在石头间的灵动,展现了自然的千变万化。接下来的“千盘百折过孤舟”则将水流的曲折与孤舟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自然景观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人类的情感,滩头未下时的欢笑与下水后的愁苦,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刻揭示了生活中的无常与变幻。这里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人生哲理的思考,暗示着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变化时,常常会经历从轻松愉快到忧愁困扰的转变。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杨万里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石中通一线流:描绘了水流如线般穿过众多石头,突显自然的灵动。
    • 千盘百折过孤舟:水流的曲折与孤舟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复杂性。
    • 滩头未下人犹笑:在未下水前,人们的心情轻松愉快。
    • 下了滩头始觉愁:一旦进入水中,便感受到生活的忧愁与挑战。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万石”与“一线”、“千盘”与“百折”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水流被比作一线,形象生动。
    • 对比:欢笑与愁苦之间的对比,突出情感的变化。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人生中的快乐与忧愁,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

意象分析:

  • 万石: 象征着自然的复杂与艰难。
  • 一线流: 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变化。
  • 孤舟: 象征孤独和静谧。
  • 滩头: 象征生活的边缘,既是欢乐的开始,也是忧愁的起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石中通一线流”是什么意思?

    • A) 形容水流很快
    • B) 形容水流在石头间穿行
    • C) 形容石头很多
  2. “滩头未下人犹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高兴
    • B) 忧愁
    • C) 无所谓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生活的快乐
    • B) 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登鹳雀楼》: 通过描绘高楼远望的景象,展现了壮丽的自然和人们的壮志。
  • 《春望》: 诗中表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战乱带来的忧愁,和《过石塘》一样,都是在自然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杨万里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