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花》
时间: 2025-01-10 18:59: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枇杷花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种接他枝宿土乾,
花开抵得北风寒。
蛹须负雪疑蜂蛰,
毛叶粘霜若蝟攒。
蕤破极冬悬蜡蒂,
果收初夏摘金丸。
冻香便觉饴如蜜,
树掩卢村月色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枇杷花在寒冷的北风中盛开的情景。诗人观察到花朵的生长环境,枝头上接着土壤干燥的枝条,花儿在寒风中绽放。雪花覆盖着蛹,仿佛是蜜蜂在冬季沉睡,毛茸茸的叶子上粘附着霜,像刺猬一样聚集在一起。当冬天快要结束时,花蕾破开,果实在初夏时节成熟,像金色的丸子被采摘下来。即使在冰冷的天气中,枇杷的香味也如蜜糖一般诱人,树木遮掩了卢村,月光洒落,显得格外宽广。
注释:
字词注释:
- 宿土:指土壤,宿指停留的状态。
- 抵得:能够抵挡,承受。
- 蛹须:蛹的须,指昆虫的幼虫阶段。
- 负雪:背负着雪,形容积雪的情景。
- 蕤:指花蕾,破开时的状态。
- 蜡蒂:蜡质的花蕾或果实,形容未成熟的状态。
- 冻香:寒冷中散发的香气。
- 卢村:一个地名,表现地方特色。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蜂蛰”暗示昆虫的冬眠状态,与大自然的规律相呼应;而“月色宽”则表现了夜晚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宽广的空间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仲明,号云溪,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描写田园风光和自然景物。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枇杷花的生长与四季变化密切相关,此诗可能是在春冬之交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悟与热爱。
诗歌鉴赏:
《枇杷花》是一首极具生动性的自然诗,诗人在对枇杷花的细致观察中,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开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寒冷与温暖的对比,令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来临。诗中通过细致的描写,将枇杷花的生长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蛹的积雪到花的盛开,再到果实的成熟,层层递进,生动形象。
诗人在描述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毛叶粘霜若蝟攒”,将自然界中的叶子与动物相联系,增添了活泼感。最后几句描绘了枇杷花香与宁静夜色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恬淡与宁静,令人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种接他枝宿土乾:种子依附在干燥的土壤上,生长出新的枝条。
- 花开抵得北风寒:花朵在寒冷的北风中竞相开放。
- 蛹须负雪疑蜂蛰:蛹的表面覆盖着雪,似乎让人想到了冬眠的蜜蜂。
- 毛叶粘霜若蝟攒:毛茸茸的叶子上粘着霜,像刺猬聚集在一起。
- 蕤破极冬悬蜡蒂:花蕾破开,显现出冬天结束的迹象。
- 果收初夏摘金丸:果实在初夏时节成熟,像金色的丸子。
- 冻香便觉饴如蜜:即使在冰冷中,香味依然如蜜般甘甜。
- 树掩卢村月色宽:树木遮掩了村庄,月光下显得格外宽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动物,增强生动性。
- 拟人: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情感与动作,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 对仗:如“冻香”与“饴如蜜”,形成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写枇杷花的生长过程,表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枇杷花:象征春天的来临,生命的复苏。
- 北风:代表严寒,与花的绽放形成对比。
- 雪与霜:体现冬季的冷酷,同时也暗示生命的潜伏。
- 金丸:象征丰收与美好的未来。
- 月色:表现宁静、广阔的夜晚氛围,增添了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花开抵得北风寒”中的“抵得”是什么意思?
A. 遇到
B. 能够承受
C. 被挡住 -
诗中提到的“蛹须负雪”,蛹指的是什么?
A. 昆虫的幼虫阶段
B. 植物的种子
C. 果实 -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忧伤
B. 热爱自然
C. 失落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心境的结合。
- 杜甫的《春望》: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枇杷花》: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感慨,而《枇杷花》则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体现出一种生活的美好与自然的力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这些书籍将帮助深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