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亲庆寿致语口号》

时间: 2024-09-19 21:37:22

郁葱佳气拥丛霄,又见端门遣使轺。

觞豆兼全真璀璨,茗香剩馥更飘飖。

双旌容与留千骑,三族耆庞聚一朝。

正是瑶池八仙会,介眉何必羡松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郁葱佳气拥丛霄,又见端门遣使轺。觞豆兼全真璀璨,茗香剩馥更飘飖。双旌容与留千骑,三族耆庞聚一朝。正是瑶池八仙会,介眉何必羡松乔。

白话文翻译:

郁郁葱葱的吉祥气息环绕着高耸的云霄,又见皇宫正门派遣使者乘坐轻车。酒宴上的酒食和器皿都极为璀璨夺目,茶香余韵更是飘逸悠扬。使者仪仗庄严,随行千骑,三族的长者们齐聚一堂。这正是如同瑶池中八仙相会的盛况,何必羡慕那些长寿的松树和乔木呢?

注释:

  • 郁葱佳气:形容吉祥的气息浓厚。
  • 丛霄:高耸的云霄,比喻皇宫。
  • 端门:皇宫的正门。
  • 使轺:使者乘坐的轻车。
  • 觞豆:酒宴上的酒食和器皿。
  • 璀璨:光彩夺目。
  • 茗香:茶香。
  • 飘飖:飘逸悠扬。
  • 双旌:使者的仪仗。
  • 容与:从容不迫。
  • 三族:指三个家族或三个世系的长者。
  • 耆庞:年高德劭的长者。
  • 瑶池八仙会:传说中神仙相会的盛况。
  • 介眉:指长寿。
  • 松乔:指长寿的松树和乔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直翁,号梅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多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个人修养和道德追求的思考。此诗可能是在庆祝某位重要人物的寿辰时所作,表达了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庆祝某位重要人物的寿辰时所作,通过描绘盛大的庆典场面和吉祥的氛围,表达了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郁郁葱葱的吉祥气息开篇,通过“拥丛霄”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庆典的盛况,使者的仪仗、酒宴的璀璨、茶香的飘逸,以及三族长者的齐聚,都展现了庆典的隆重和喜庆。最后,诗人以瑶池八仙会的比喻,表达了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对这种盛况的赞美和向往。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饱满,是一首典型的庆典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郁葱佳气拥丛霄:开篇即以郁郁葱葱的吉祥气息,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2. 又见端门遣使轺:描绘了皇宫正门派遣使者的场景,增加了庆典的隆重感。
  3. 觞豆兼全真璀璨:酒宴上的酒食和器皿都极为璀璨夺目,展现了庆典的奢华。
  4. 茗香剩馥更飘飖:茶香余韵飘逸悠扬,增添了庆典的雅致。
  5. 双旌容与留千骑:使者仪仗庄严,随行千骑,展现了庆典的盛大。
  6. 三族耆庞聚一朝:三族的长者们齐聚一堂,体现了庆典的团结和和谐。
  7. 正是瑶池八仙会:以瑶池八仙会的比喻,表达了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祝愿。
  8. 介眉何必羡松乔:何必羡慕那些长寿的松树和乔木,表达了对自己长寿的自信和自豪。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郁葱佳气拥丛霄”中的“拥丛霄”,比喻吉祥气息的浓厚。
  • 拟人:如“茗香剩馥更飘飖”中的“飘飖”,赋予茶香以动态。
  • 对仗:如“觞豆兼全真璀璨,茗香剩馥更飘飖”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庆祝和祝愿,通过描绘盛大的庆典场面和吉祥的氛围,表达了对长寿和吉祥的美好祝愿。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对这种盛况的赞美和向往,以及对自己长寿的自信和自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郁葱佳气:吉祥的气息。
  • 丛霄:高耸的云霄,比喻皇宫。
  • 端门:皇宫的正门。
  • 使轺:使者乘坐的轻车。
  • 觞豆:酒宴上的酒食和器皿。
  • 璀璨:光彩夺目。
  • 茗香:茶香。
  • 飘飖:飘逸悠扬。
  • 双旌:使者的仪仗。
  • 容与:从容不迫。
  • 三族:指三个家族或三个世系的长者。
  • 耆庞:年高德劭的长者。
  • 瑶池八仙会:传说中神仙相会的盛况。
  • 介眉:指长寿。
  • 松乔:指长寿的松树和乔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郁葱佳气”形容的是什么? A. 吉祥的气息 B. 高耸的云霄 C. 皇宫的正门 D. 使者乘坐的轻车

  2. “觞豆兼全真璀璨”中的“觞豆”指的是什么? A. 酒宴上的酒食和器皿 B. 茶香 C. 使者的仪仗 D. 三族的长者

  3. 诗中的“瑶池八仙会”比喻的是什么? A. 长寿 B. 吉祥 C. 盛大的庆典 D. 神仙相会的盛况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与史浩的这首诗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这首诗以豪放的笔触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史浩的这首诗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上有相似之处,但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史浩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史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