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可上人》
时间: 2025-01-27 03:50:53意思解释
赠可上人
原文展示:
寺门和鹤倚香杉,月吐秋光到思嚵。
将法传来穿泱漭,把诗吟去入嵌岩。
模糊书卷烟岚滴,狼藉衣裳瀑布缄。
不断清风牙底嚼,无因内殿得名衔。
白话文翻译:
在寺庙的门前,白鹤依偎在香杉树上,月光洒落,映照着思念的情怀。
法门的教义如波涛般传来,诗句也随之流入岩石之中。
书卷在烟雾和雾霭中模糊,衣衫狼藉似瀑布般披挂。
清风不断地在牙齿间轻咀,然而却无法在内殿中获得名声。
注释:
- 香杉:香杉树,常用作寺庙的树木,象征清幽。
- 思嚵:思念与忧伤。
- 泱漭:广阔的意思,形容法的传承。
- 嵌岩:岩石中,指的是诗句的深邃与难以捉摸。
- 狼藉:形容衣服破旧、不整齐。
- 瀑布缄:比喻衣服像瀑布一样随意披挂。
- 得名衔:指获得名声或称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其作品常蕴含禅意,关注内心的修行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洞隐居于山林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修行生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世浮华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致和修行生活为背景,呈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开篇描绘了寺庙前的情景,白鹤与香杉的结合,暗示着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月光的照耀更是增添了诗的意境。接着,诗人通过“将法传来穿泱漭”的描述,表现出对法理的深刻理解与传承,流动的波涛象征着法门的广博与深远。
中间两句,则通过对书卷与衣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的无所谓态度,表明了在修行中,外在的表象并不重要,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清净与智慧。而最后一句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尽管有着深厚的修行与理解,却难以在世间获得应有的认可与名声。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寺门和鹤倚香杉:描绘出一种安静的环境,鹤与杉树的相依象征着和谐。
- 月吐秋光到思嚵:月光在秋夜洒下,引发思念之情。
- 将法传来穿泱漭:法理如海潮般传递,象征着无穷的智慧。
- 把诗吟去入嵌岩:诗句如水流般涌向岩石,表明诗的深邃。
- 模糊书卷烟岚滴:书卷在烟雾中朦胧,暗示知识的难以捉摸。
- 狼藉衣裳瀑布缄:衣衫不整,暗示对世俗的超脱。
- 不断清风牙底嚼:清风如同在细嚼,表明对自然的感悟。
- 无因内殿得名衔:修行却难以获得名声,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比喻:法理比作海潮,诗句比作水流,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诗歌更具表现力。
- 对仗:如“模糊书卷烟岚滴,狼藉衣裳瀑布缄”,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修行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智慧的追求。
意象分析:
- 白鹤:象征高洁与宁静,代表诗人的修行理想。
- 月光:象征清明与思念,照亮心灵的明亮。
- 法门:代表智慧与教义,传递深刻的哲理。
- 书卷:象征知识与文化,反映学习的艰辛。
- 清风: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心灵的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香杉”代表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花
C. 一种动物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满足
B. 无奈
C. 喜悦 -
诗中如何描绘自然与修行的关系? A. 对立
B. 和谐
C. 忽视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洞的《赠可上人》,前者表现豪情奔放,而后者则透出淡泊宁静,反映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洞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