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脩省斋诗 其八》

时间: 2025-01-25 22:56:26

审之靡疚,式底于完。

信立愿达,克承克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审之靡疚,式底于完。信立愿达,克承克安。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经过审慎的思考,没有任何的疚恼,最终达到了完美的境地。信念坚定,愿望能够实现,能够承受并得到安宁。

注释:

  • 审之靡疚:审之,指认真思考;靡疚,意为没有烦恼或疑虑。
  • 式底于完:式,指达到;底,表示最终;完,指完美或圆满。
  • 信立愿达:信,指信念或信心;立,指建立;愿达,意为愿望实现。
  • 克承克安:克,表示能够;承,承载;安,指安宁或平静。

典故解析:

这一诗句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其所表达的思想与道家哲学中追求内心宁静与和谐的理念相呼应。强调内心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当是元代的一位诗人,活跃于文人圈中。他的诗歌风格多元,常常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哲理思考,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内心挣扎。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文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的思考愈发深刻。诗人在此背景下,试图通过沉思与内省来寻求内心的安宁与完善。

诗歌鉴赏:

《脩省斋诗 其八》简洁而富有哲理,整首诗通过简短的四句表达了对内心状态的深刻反思。诗中“审之靡疚”的开头,给人一种思考的深度和清晰度,仿佛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惑时,要保持一种冷静的态度,审视自我,消除内心的疑虑。接下来的“式底于完”,则进一步强调了在经过深思熟虑后,达到内心的完美和圆满。这种追求完美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信立愿达”一语,展现了信念的力量,表达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信念不仅仅是对外部世界的期望,更是对自我内心的激励。当一个人有了信心,愿望自然会朝着实现的方向发展。最后一句“克承克安”,则是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强调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能够承受生活的种种考验,最终达到一种安宁的状态。

总体而言,诗歌展现了吴当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它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动荡中人们心灵的启发,激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念,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安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审之靡疚”: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只有经过认真审视,才能减少内心的困扰。
    • “式底于完”:表达追求完美和理想状态的愿望,指向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信立愿达”:信心是实现愿望的基础,强调内心的坚定与信任。
    • “克承克安”: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能够承受一切,并最终达到内心的安宁。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句与句之间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强调“信”和“愿”二字,表现出诗人对信念与愿望的重视。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内心平静与完美的追求,呼唤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保持清晰的思维与坚定的信念。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思考与反省。
    • :象征内心的烦恼与疑虑。
    • :象征信念的力量。
    • :象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审之靡疚”意为: A. 思考后无烦恼 B. 无法思考 C. 总是烦恼

    2. “信立愿达”强调的是: A. 愿望无法实现 B. 信念能实现愿望 C. 信念不重要

    3. 诗中提到的“克承”指的是: A. 承受生活的考验 B. 不愿承受 C. 轻松面对一切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反映对内心的思考与情感。
    • 《登高》——杜甫,表达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 诗词对比

    • 比较吴当的《脩省斋诗》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探讨内心的思考与情感,但吴当更侧重于信念与理想的实现,而李白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