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司园亭十咏 其五 月台》

时间: 2025-01-09 00:26:04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

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

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运司园亭十咏 其五 月台 章楶 〔宋代〕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 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 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白话文翻译:

四川地区多夜雨,天空常被轻云遮蔽。 能见到月亮的次数不多,因此筑起高台邀请明月。 站在高台上,仿佛桂树的影子近在咫尺,俯瞰下方,云层如帷幕相连。 环顾四周,感觉自己已超脱尘世,想要迎接天宫中的仙人。

注释:

  • 蜀地:指四川地区。
  • 饶夜雨:多夜雨。
  • 轻阴:轻薄的云层。
  • 蔽天:遮蔽天空。
  • 婵娟:指月亮。
  • 桂影:传说中月宫有桂树,此处指月亮的影子。
  • 云幄:云层如帷幕。
  • 尘外:尘世之外。
  • 挹:迎接。
  • 瑶宫仙:天宫中的仙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楶(1027-1102),字质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转运使等职。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超脱尘世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章楶在四川任职期间所作,描绘了四川多雨的气候特点,以及诗人对明月的向往和超脱尘世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四川多夜雨、天空常被轻云遮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深切向往。诗人筑起高台,邀请明月,站在高台上,仿佛与月宫中的桂树和仙人接近,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向往仙境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桂影”、“云幄”,以及“尘外”、“瑶宫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 描述四川地区多夜雨,天空常被轻云遮蔽,为后文邀请明月做铺垫。
  2. “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表达诗人因难以见到月亮而筑台邀请明月,体现了对明月的渴望。
  3.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 站在高台上,仿佛月宫中的桂树影子近在咫尺,俯瞰下方,云层如帷幕相连,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4. “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环顾四周,感觉自己已超脱尘世,想要迎接天宫中的仙人,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桂影”比喻月亮的影子,“云幄”比喻云层。
  • 拟人:“邀婵娟”将月亮拟人化,表达对明月的渴望。
  • 对仗:“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明月的向往和对超脱尘世的渴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运用丰富的意象,诗人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影:月宫中的桂树影子,象征着月亮的美丽和神秘。
  • 云幄:云层如帷幕,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 尘外:尘世之外,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的情感。
  • 瑶宫仙:天宫中的仙人,象征着仙境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星星 C. 云彩
  2. 诗人筑台的目的是什么? A. 观星 B. 赏月 C. 避雨
  3. 诗中“桂影”象征着什么? A. 月亮的美丽 B. 云层的遮蔽 C. 尘世的烦恼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明月的思念和对仙境的向往。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明月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词对比:

  • 章楶的《运司园亭十咏 其五 月台》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但章楶的诗更多地体现了超脱尘世的情感,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章楶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章楶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