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司园亭十咏 其七 潺玉亭》

时间: 2025-01-10 22:19:06

傍砌酾小渠,回环是流水。

石蜃吐珠涎,清响醒人耳。

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

飒爽无尘嚣,静适心所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运司园亭十咏 其七 潺玉亭 章楶 〔宋代〕

傍砌酾小渠,回环是流水。 石蜃吐珠涎,清响醒人耳。 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 飒爽无尘嚣,静适心所喜。

白话文翻译:

靠近台阶有小渠分流,环绕着的是流动的水。 石头像海市蜃楼般吐出珍珠般的涎沫,清脆的声响唤醒人的耳朵。 风吹过,竹影变得零碎,月光下波光粼粼。 凉爽而无尘嚣,宁静舒适,正是心灵所喜爱的。

注释:

  • 傍砌:靠近台阶。
  • 酾小渠:分流的小渠道。
  • 石蜃:比喻石头像海市蜃楼。
  • 珠涎:比喻水珠。
  • 飒爽:凉爽。
  • 静适:宁静舒适。

诗词背景: 章楶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运司园亭十咏》是他在运司园亭中所作的十首诗,此为其七,描绘了园中潺潺流水的美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园亭中的潺潺流水,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石蜃吐珠涎”,形象地描绘了水珠的清脆声响,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诗中的“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则通过视觉和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傍砌酾小渠,回环是流水。”:描绘了园亭中靠近台阶的小渠道,水流回环流动,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 “石蜃吐珠涎,清响醒人耳。”:通过比喻,将石头比作海市蜃楼,水珠比作珍珠,形象地描绘了水珠落下的清脆声响,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 “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描绘了风吹过竹林,竹影变得零碎,月光下波光粼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飒爽无尘嚣,静适心所喜。”: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凉爽、宁静环境的喜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蜃吐珠涎”,将石头和水珠比作海市蜃楼和珍珠。
  • 拟人:如“清响醒人耳”,将水声拟人化,仿佛能唤醒人的耳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园亭中的潺潺流水和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意象分析:

  • 石蜃吐珠涎:形象地描绘了水珠的清脆声响,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 风彻竹影碎:描绘了风吹过竹林,竹影变得零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 月皎波光起:通过视觉和光影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石蜃吐珠涎”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2. 诗中“风彻竹影碎”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风吹过竹林,竹影变得零碎 B. 月光下波光粼粼 C. 水珠落下的清脆声响 D. 石头像海市蜃楼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 D. 对动态画面的描绘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章楶《运司园亭十咏 其七 潺玉亭》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但章楶的诗更注重动态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静态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章楶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的详细鉴赏,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