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牧的《鸳鸯》原文如下:
两两戏沙汀,长疑画不成。
锦机争织样,歌曲爱呼名。
好育顾栖息,堪怜泛浅清。
凫鸥皆尔类,惟羡独含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沙滩上嬉戏,仿佛让人怀疑这幅画是否能够完美呈现。锦机(织布机)上正在争着织出花样,歌曲中也充满了对名声的呼唤。鸳鸯在此栖息,令人怜惜它们在清澈的水面上轻轻漂浮。虽然其他的水鸟(如凫和鸥)也都是成对的,但唯独羡慕鸳鸯那份独特的情感。
注释:
- 沙汀:沙滩,水边的沙地。
- 锦机:精美的织布机,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泛浅清:在清澈的浅水中漂浮,形容鸳鸯的轻盈与优雅。
- 凫鸥:指的是野鸭和海鸥,象征其他成双的水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李杜”,其诗以清新俊逸、意象丰富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人情、风景,富有浪漫色彩。
创作背景:
《鸳鸯》创作于杜牧晚年,正值其对爱情、自然的深刻体悟。他所处的唐代,社会繁荣,诗歌艺术达到高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鸳鸯》通过对鸳鸯这一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悟。全诗通过鸳鸯的嬉戏,将爱情的美好、真挚与独特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开篇描写鸳鸯在沙滩上玩耍,生动形象,犹如一幅动人的画卷,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锦机争织样,歌曲爱呼名”,这两句通过织布与歌唱的意象,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似乎在诉说着爱情的多样与美丽。而最后的“凫鸥皆尔类,惟羡独含情”则表达了即使其他水鸟成双成对,但它们所缺乏的深情厚谊,正是鸳鸯所拥有的。这种对比突出了鸳鸯的独特与珍贵,传达出了一种对爱情的憧憬与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两戏沙汀:描绘鸳鸯在沙滩上成双戏耍的生动场景,传达出一种轻快、愉悦的氛围。
- 长疑画不成:暗示这美好的景象如同画卷,令人怀疑能否画得如此完美,表现自然之美。
- 锦机争织样:用织机的比喻表现出对生活美好图景的向往。
- 歌曲爱呼名:歌曲的唱响给这个场景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好育顾栖息:鸳鸯在此栖息,传达了它们的幸福与安宁。
- 堪怜泛浅清:描绘水面的清澈和鸳鸯的柔美,令人怜惜。
- 凫鸥皆尔类:其他水鸟也成对,但缺乏鸳鸯的深情。
- 惟羡独含情:表达对鸳鸯独特情感的羡慕,升华了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鸳鸯的嬉戏比作美丽的画卷,强调其生动。
- 对仗:如“锦机争织样,歌曲爱呼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鸳鸯的行为被赋予人类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鸳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真挚、深厚情感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对其他成双的水鸟产生的情感缺乏表示了惋惜,寓意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鸯:象征爱情、和谐、忠诚的鸳鸯,代表了理想的爱情状态。
- 沙汀:自然环境的象征,反映出宁静与美好。
- 锦机: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复杂,织造出多样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诗中提到的“锦机”象征什么?
- A. 农田
- B. 织布机
- C. 船只
-
“凫鸥皆尔类,惟羡独含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其他鸟的羡慕
- B. 对鸳鸯独特情感的羡慕
-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词对比:
杜牧的《鸳鸯》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均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悲哀,但杜牧更侧重于自然与爱情的结合,而白居易则强调爱情的悲剧性和历史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牧诗集》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