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时间: 2025-01-24 05:1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
城高跨楼满金碧,下听一溪寒水声。
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
萦风酒旆挂朱阁,半醉游人闻弄笙。
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画堂檀板秋拍碎,一引有时联十觥。
老闲腰下丈二组,尘土高悬千载名。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
云罍看人捧,波脸任他横。
一醉六十日,古来闻阮生。
是非离别际,始见醉中情。
今日送君话前事,高歌引剑还一倾。
江湖酒伴如相问,终老烟波不计程。
白话文翻译:
在敬亭山下,有一片百顷的竹林,其中有位诗人居住的小谢城。小谢城高耸入云,金碧辉煌的楼阁上,能听到一溪清寒的水声。梅花在小路上飘落,香气缭绕,洁白的花瓣在下面飘舞。酒旗随风飘扬,朱色的阁楼上,半醉的游人听到乐声悠扬。我初到这里时未满三十,头脑清晰,筋骨轻松。画堂里的檀木板在秋风中轻声拍打,偶尔举杯相联十觥。如今我已年老,身下的腰围如同丈二的组,尘土中悬挂着千年的名声。重游此地,白发苍苍,往事皆已改变,唯见东流的春水依旧平静。对着酒杯我不敢起身,逢君时眼神却依旧明亮。云罍(酒器)里看人举杯,波浪轻轻拍打脸庞,任凭它横流。一醉六十日,古往今来都传闻阮生(阮籍)。在是非离别的时刻,才真正见到了醉中的情感。今天送君回忆往事,欢歌高唱引剑一倾。一旦江湖酒伴若相问,终老烟波中不计程途。
注释:
- 敬亭山:指的是一座山,传说中有众多文人雅士在此吟咏。
- 小谢城:诗人提到的小谢城是指谢安的故居,代表着文人聚集之地。
- 酒旆:酒旗,古时宴饮时所挂的标志。
- 丈二组:指腰围,形容身材的变化。
- 阮生:指阮籍,古代著名的文人,常与“醉”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因其诗才和政治才能而被称为“诗豪”。他以短小精悍、情感细腻的诗风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牧在赴任途中,途经敬亭山时,偶遇裴坦判官而作。通过这首诗,表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友人情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杜牧的《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作。诗中描绘了敬亭山下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以竹林、梅花、酒旗等意象构建了一个诗意的空间。诗人在悠然自得的景色中,感受到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既有对自己年轻时的追忆,也有对老年生活的淡然。
全诗在层次上由景入情,由自我反思引向对友人裴坦的送别,显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人以“我初到此未三十”自述,回忆起年轻时的轻松自在,同时也对自己的老去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淡然,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杜牧通过对酒的描写,暗示了人生的沉浮与欢乐,提到“对酒不敢起,逢君还眼明”,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透露出在欢乐中不敢忘却现实的深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展示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敬亭山下百顷竹:描绘了敬亭山下的竹林景象,表达了诗人所处的优美环境。
- 中有诗人小谢城:提到小谢城,暗示文人聚集之地,增加了文化气息。
- 城高跨楼满金碧:描写小谢城的宏伟,展现了历史的辉煌。
- 下听一溪寒水声:水声清幽,增添了环境的宁静。
- 梅花落径香缭绕:梅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的变化。
- 对仗:如“梅花落径香缭绕,雪白玉珰花下行”,表现了诗的工整与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强调了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和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珍惜。诗中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表现诗人的文人风骨。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高,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操。
- 酒:代表友情与欢聚,同时也暗示人生的沉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杜牧的《自宣州赴官入京》主要描写了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友情与人生的感悟
- C. 战争
-
诗中提到的“小谢城”是指:
- A. 一座城市
- B. 诗人故居
- C. 文人聚集之地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杜牧的诗更注重人物情感的流露,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静谧与深远。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牧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