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
时间: 2025-01-11 19:40: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杜甫的《雨》
峡云行清晓,烟雾相裴回。
风吹苍江树,雨洒石壁来。
凄凄生馀寒,殷殷兼出雷。
白谷变气候,朱炎安在哉。
高鸟湿不下,居人门未开。
楚宫久已灭,幽佩为谁哀。
侍臣书王梦,赋有冠古才。
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峡谷中,云雾弥漫、缭绕。
风吹动苍翠的江边树木,细雨洒落在石壁之上。
寒意凄冷,雷声也时隐时现。
白谷的气候改变,朱炎(火)又在哪里呢?
高飞的鸟儿无法停落,住户的门也未曾开启。
楚国的宫殿早已消亡,幽幽的佩饰又为谁而悲哀?
侍臣书写王梦,赋诗有着古人的才华。
那隐隐约约的翠龙驾临,多是来自巫山的台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峡云:峡谷中的云。
- 裴回:缭绕、盘旋。
- 苍江:指青翠的江水。
- 雨洒:雨水洒落。
- 凄凄:形容寒冷的样子。
- 殷殷:形容声音的急促,或是指雷声。
- 白谷:指某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暗指某种气候变化。
- 朱炎:指火焰,象征温暖。
- 幽佩:指楚国亡国后,遗留下来的饰品。
- 冠古才:指诗才卓越,超越古人。
- 翠龙:象征神秘和灵气的龙,可能指某种神兽。
典故解析:
- 楚宫:指楚国,古代一个强盛的国家,因战乱而灭亡,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无常。
- 巫山台:传说中的巫山,常与神话和美丽的景色相联系,代表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厚的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精神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创作背景:
《雨》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国家动荡、民生艰难之时。诗中描绘了雨天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杜甫的《雨》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与人生哲理的作品。诗的开头以“峡云行清晓”引入,描绘了清晨峡谷中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幽深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风吹苍江树,雨洒石壁来”,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变化,仿佛能让读者感受到风雨交加的气息。
随着诗意的深入,“凄凄生馀寒,殷殷兼出雷”中,寒意与雷声交织,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表现出自然的威力与人类的渺小。接下来的“白谷变气候,朱炎安在哉”则引发了对未来与温暖的思考,提醒人们在困境中仍需寻找希望。
后半部分的内容则转向历史,诗人提及“楚宫久已灭”,引发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历史的沧桑感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最后两句“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则以神秘的意象结束,暗示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雨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历史、自然的深思,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峡云行清晓:描绘清晨峡谷的云彩流动,带来宁静的氛围。
- 烟雾相裴回:云雾缭绕,增添神秘感。
- 风吹苍江树:描写风吹动江边的树木,展现自然的动态。
- 雨洒石壁来:细雨洒落在石壁上,增加了生动的画面感。
- 凄凄生馀寒:寒意袭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殷殷兼出雷:雷声不断,增强了气氛的紧张感。
- 白谷变气候:气候的变化引发对未来的思索。
- 朱炎安在哉:对温暖与光明的追寻。
- 高鸟湿不下:鸟儿无法停落,暗示生活的困境。
- 居人门未开:人们尚未觉醒,反映出社会的沉寂。
- 楚宫久已灭:历史的沧桑,感慨过往的辉煌。
- 幽佩为谁哀:遗留下的悲伤,象征着失落。
- 侍臣书王梦:侍臣书写王的梦,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 赋有冠古才:赋诗才华横溢,表现出诗人的自信。
- 冥冥翠龙驾:神秘的翠龙象征希望与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白谷变气候”用自然气象比喻人事变化。
- 拟人:“高鸟湿不下”赋予鸟儿情感,增添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楚宫久已灭,幽佩为谁哀”,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雨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观察,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渴望,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雾:象征着变化与神秘。
- 雨:象征生命的滋润与自然的力量。
- 寒意:反映凄凉的心境。
- 雷声:象征力量与不安。
- 苍江树:自然的坚韧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峡云行清晓”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夜晚的景象
B. 清晨的峡谷
C. 雨后的景象 -
“楚宫久已灭”中的“楚宫”指的是什么? A. 楚国的宫殿
B. 楚国的文化
C. 楚国的历史 -
诗中提到的“冥冥翠龙”象征着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辉煌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杜甫的《雨》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意象上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但杜甫更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李白则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与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全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