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山》

时间: 2025-01-11 14:53:28

三十六溪清浅水,二十四重高下山。

卓锡自地风雨厄,不然俗驾便须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十六溪清浅水,二十四重高下山。
卓锡自地风雨厄,不然俗驾便须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西峰山的自然景色,三十六条溪水清澈见底,二十四座山峰高低错落。诗人自然而然地置身于此,虽然风雨交加,但他不愿回归世俗的生活。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十六溪:指山中有三十六条溪流,象征水的清澈与灵动。
  • 清浅水:水清且浅,意在表现水的透明与宁静。
  • 二十四重:指二十四层高低起伏的山峦,展现出山的多样性与雄伟。
  • 卓锡:高洁的品格与志向,常用于形容高人或隐士。
  • 风雨厄:风雨的困扰,意味着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 俗驾:世俗的生活与车辆,暗示对世俗的厌倦。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卓锡”,常与高僧或隐士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尘世的超脱。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观也常出现在道教与佛教的修行理念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士龙,宋代诗人,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或许是在游历西峰山时,有感于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内心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而作。

诗歌鉴赏:

《西峰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的“清浅水”和“高下山”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形态,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波澜。三十六条溪水象征着生命的多样性,而二十四重山峦则代表着人生的挑战与坎坷。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表达了对清净、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中“卓锡自地风雨厄”一句,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华的反思与超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雨,他选择了坚守心灵的宁静。这种心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整首诗不仅是对西峰山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十六溪清浅水:通过具体的数字描绘出溪水的数量和清澈的特性,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二十四重高下山:高低错落的山峦表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多端,象征人生的起伏不定。
  • 卓锡自地风雨厄: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困扰的逃避,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
  • 不然俗驾便须还:暗示如果不选择隐逸,最终仍要回归尘世的繁杂。

修辞手法:

  • 对比:清浅的溪水与高低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
  • 隐喻:溪水和山峰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人生哲理的隐喻,代表着生命的清澈与艰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峰山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清净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生命与灵动,代表着纯净与自然。
  • 山峦:象征人生的挑战与高低起伏,体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风雨:象征生活的艰辛与困扰,暗示对世俗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十六溪”指的是: A. 三十六条溪流
    B. 二十四座山
    C. 风雨的困扰

  2.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向往
    B. 逃避
    C. 忘记

  3. “卓锡”在诗中主要指: A. 高洁的品格
    B. 生活的繁华
    C. 纷争的世界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两首诗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王维更侧重于秋天的意境,而顾士龙则展示了水与山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