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独清心能省事,应缘克已自销兵。
传闻塞外千君长,欲趁新年贺太平。
白话文翻译:
不只是清心能够让人省事,而是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消除内心的战争。听说边塞外有千军万马,想要在新年之际来庆贺太平盛世。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心:指内心宁静,不受外界干扰。
- 省事:指减少麻烦和事务。
- 克已: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 自销兵:自我消除内心的战争,比喻内心的纷争。
- 塞外:指边疆地区,通常是指北方边境。
- 千君:指众多的将领或士兵。
- 贺太平:庆贺太平盛世,安定的社会局面。
典故解析:
- 太皇太后:指的是宋朝的太皇太后,象征着权威与安宁。
- 新年贺太平:传统文化中,元旦是庆祝新生与希望的日子,诗中提到新年恰恰表现出对未来美好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旷达著称,风格多样,题材广泛,直接反映了他的生活经历和情感。
创作背景: 《太皇太后阁六首》是苏轼在政治风波中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流露出对太皇太后的敬重,及对国家安宁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心和克己的思想,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平和的追求。首句“不独清心能省事”开宗明义,指出内心的宁静是处理事务的关键。接下来的“应缘克已自销兵”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观点,强调了克制欲望的重要性,表明内心的战争往往源于自己的不安与无欲。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外部局势的关注,提到“传闻塞外千君长”,这不仅是对国家局势的关注,也暗示了对战争的反思与期待和平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内心修养的思考,又有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宽广视野和深邃思考。他在诗中表现出的既有现实关怀,又有哲理思考,使得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独清心能省事:不仅仅是内心清静可以减少麻烦。
- 应缘克已自销兵:还需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消除内心的纷争。
- 传闻塞外千君长:听说边塞外有很多的将领。
- 欲趁新年贺太平:想要借着新年之际来庆贺和平的到来。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清心”和“克已”形成对比,强调内心修养的重要性。
- 暗喻:通过“自销兵”暗示内心的斗争。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内心的平和与自我克制,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安定的渴望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心: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和谐。
- 塞外:象征边疆的动荡与不安。
- 新年: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的寄托。
- 千君:象征力量与统一,期待和平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清心”主要指什么?
- A. 内心的宁静
- B. 清澈的心情
- C. 轻松的生活
-
“自销兵”主要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外部战争
- B. 内心的纷争
- C. 兵器的销售
-
诗中提到的“塞外千君长”指的是什么?
- A. 边疆的将领
- B. 大量的敌军
- C. 和平的将领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苏轼的作品更侧重于内心的修养与自我克制,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与感慨。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