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张秘校昔日同游僧舍》

时间: 2025-01-10 22:33:53

过去光阴有胜游,翠微深处更乘秋。

偶寻得石坐云坐,莫问作官休未休。

世揉道情尘扰扰,云藏诗壁岁悠悠。

山僧看了须重看,且碧双眸便转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张秘校昔日同游僧舍
作者: 黄裳 〔宋代〕

过去光阴有胜游,
翠微深处更乘秋。
偶寻得石坐云坐,
莫问作官休未休。
世揉道情尘扰扰,
云藏诗壁岁悠悠。
山僧看了须重看,
且碧双眸便转头。

白话文翻译:

在过去的时光里曾有过美好的游历,
在深邃的翠微山中更是乘着秋天的气息。
偶然间寻到石头做的座椅和云做的座位,
无须问我是否已经做官或是退隐。
世间的纷扰将道理混淆,
而云彩则隐匿了诗句,岁月悠悠。
山中的僧人看了一遍,必须再看一遍,
而我只需转过头,凝视那双碧绿的眼眸。

注释:

  • 胜游:美好的游玩,指的是愉快的旅行。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此处指深山幽谷。
  • 偶寻:偶然之间找到。
  • 石坐云坐:指石头和云彩做的座位,象征自然与宁静。
  • 作官休未休:指是否做官,或是否归隐,此处表现出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 道情:指道理与情感,在诗中表现为内心的安宁。
  • 岁悠悠:岁月悠长,表示时间的流逝。
  • 山僧:山中的和尚,象征超脱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以诗歌和词作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次与友人游历僧舍的经历,表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的哲思。诗中借助自然景色与禅意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深秋时节游览翠微山的情景,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篇即以“过去光阴有胜游”引入,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作者通过“翠微深处更乘秋”将场景设定在秋天的山林之中,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清新的氛围。

在“偶寻得石坐云坐”中,诗人描绘了在自然中找到了宁静的坐处,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此后“莫问作官休未休”则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暗示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体现出道家哲学的影响。

最后几句“山僧看了须重看,且碧双眸便转头”则将视线转向了山中的僧人,暗示了在这片宁静之地,内心的安宁和对人生的再思考。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去光阴有胜游:回忆往昔快乐的旅行。
  2. 翠微深处更乘秋:在深山中感受秋天的气息。
  3. 偶寻得石坐云坐:偶然发现自然中的座位。
  4. 莫问作官休未休:不必在乎世俗的名利。
  5. 世揉道情尘扰扰:世间的纷扰让道理变得模糊。
  6. 云藏诗壁岁悠悠:岁月流逝,诗句被时光所掩埋。
  7. 山僧看了须重看:山中的和尚值得再三品味。
  8. 且碧双眸便转头:注视那双清澈的眼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坐和云坐比喻为自然的归宿。
  • 对仗:如“作官休未休”对“世揉道情尘扰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云”赋予了隐藏诗句的能力,增加了诗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和淡泊,传达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翠微:象征自然的美,代表宁静与和谐。
  2. 石坐云坐:代表人和自然的结合,暗示归隐与安宁。
  3. 双眸:象征内心的清澈与洞察,表现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翠微”指代什么?

    • A. 书法
    • B. 青翠的山色
    • C. 诗歌
  2. “莫问作官休未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渴望名利
    • B. 超然淡泊
    • C. 追求权势
  3. “云藏诗壁岁悠悠”中“云”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诗句的隐匿
    • B. 雨水
    • C. 太阳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 by 王维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问答》同样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但是更多强调的是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哲思。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黄裳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欣赏》
  • 《黄裳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