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谨和老人赋牛尾貍二首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踏白霜明夜,牵黄木叶秋。
斓斑文未豹,觳觫炙先牛。
奈玉开三面,蒸酥让一头。
酒边纤手削,醉倒老浮丘。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白霜夜晚,我牵着黄叶走在秋天的路上。
斑斓的毛色还未及豹,细长的肢体在牛肉上炙烤。
玉器的器皿开了三面,蒸熟的酥肉让人垂涎。
酒杯旁纤细的手在切肉,醉倒在老浮丘的身边。
注释
- 踏白霜:踏在白霜覆盖的地面上,象征秋天的清冷。
- 牵黄木叶:牵着黄色的树叶,表现秋天的景象。
- 斓斑文未豹:斑斓的毛色尚不及豹子,指貍的颜色。
- 觳觫:指炙烤的动作。
- 蒸酥:形容肉类蒸得酥软的样子。
- 酒边纤手削:形容手指纤细的人在酒旁切肉。
典故解析
- 老浮丘: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常被描绘为长寿或醉酒的形象,代表着悠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孟坚,号西崦,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酒文化的推崇,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透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自然的美景与人们的生活情趣。首句“踏白霜明夜”,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给人以静谧的感受。接着“牵黄木叶秋”,则引入了秋天的主题,黄色的树叶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在诗中,貍与牛的描写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斓斑文未豹,觳觫炙先牛”,把焦点转向了美食,令人联想到丰收的场景和人们的欢乐。最后两句“酒边纤手削,醉倒老浮丘”,不仅描绘了饮酒时的愉悦,也隐含了对老年生活的反思,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首诗清新自然,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人情世态的感悟,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情操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踏白霜明夜:描绘了一个白霜覆盖的秋夜,色调清冷。
- 牵黄木叶秋:强调了秋天的景象,黄叶是秋天的象征。
- 斓斑文未豹:通过比喻,描绘了貍的斑斓色彩,与豹相比则显得更为温和。
- 觳觫炙先牛:描绘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美味,表现了对美食的向往。
- 奈玉开三面:形象地描绘了美味的食物,令人垂涎欲滴。
- 蒸酥让一头:强调了食物的美味,展示了宴席上的热闹气氛。
- 酒边纤手削:描绘饮酒时的场景,增加了生活的细腻感。
- 醉倒老浮丘:表达了对饮酒后轻松愉悦状态的描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貍与豹进行比较,突出其色彩特点。
- 拟人:通过“酒边纤手削”赋予了手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欣赏,对美食与饮酒文化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悠闲自在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霜:象征秋天的到来,预示着寒冷与萧瑟。
- 黄叶:代表秋天的丰收与生命的轮回。
- 牛、貍: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
- 酒:代表欢乐与社交,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 A. 狐狸和牛
- B. 貍和豹
- C. 狗和猫
-
首句“踏白霜明夜”描绘的是什么样的景象?
- A. 夏天的夜晚
- B. 秋天的白霜夜晚
- C. 冬天的雪夜
-
“酒边纤手削”中“纤手”指的是?
- A. 粗壮的手
- B. 细腻的手
- C. 大拇指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月夜与饮酒的情景,但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对兄弟的思念与人生的无常。
- 李白的《将进酒》则更加豪放,表现了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与洪咨夔的细腻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