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悼邦节弟》

时间: 2025-01-11 07:40:18

满腹书何用,谋身事竟非。

中堂亲尚在,私室子畴依。

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雁飞。

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悼邦节弟 满腹书何用,谋身事竟非。 中堂亲尚在,私室子畴依。 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雁飞。 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

白话文翻译:

满腹的学问有什么用,谋求自身的事情竟然不如意。 家中的长辈还在,私下的孩子依靠谁呢? 人离去如同泡沫消失,秋天来了,忧愁随着雁飞。 在未来的风雨夜晚,回忆起来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腹书何用:形容学问虽多,但未能用于实际。
  • 谋身事竟非:指个人计划或追求未能如愿。
  • 中堂亲尚在:家中长辈仍然健在。
  • 私室子畴依:私下里孩子们依靠谁。
  • 人去惊沤没:人去世如同泡沫消失,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秋来愁雁飞:秋天到来,雁群南飞,引发忧愁之情。
  • 它时风雨夕:指未来的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 想忆泪沾衣:回忆往事,泪水沾湿了衣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姜特立在悼念其弟邦节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学问无用、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亲情的深刻理解。诗中“满腹书何用”一句,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抒发,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反思。而“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雁飞”则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满腹书何用”,表达了诗人对学问未能用于实际的无奈。
  • 次句“谋身事竟非”,进一步抒发了个人计划未能如愿的失望。
  • 第三句“中堂亲尚在”,提及家中长辈,暗示了对家庭责任的思考。
  • 第四句“私室子畴依”,表达了对孩子未来依靠的担忧。
  • 第五句“人去惊沤没”,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第六句“秋来愁雁飞”,以秋天和雁飞为背景,增添了诗的哀愁氛围。
  • 最后两句“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预想未来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回忆往事,泪水沾湿了衣襟,深化了诗的情感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人去惊沤没”,将人的去世比作泡沫消失,形象生动。
  • 拟人:“秋来愁雁飞”,赋予秋天和雁群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无常和亲情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学问无用、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亲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泡沫: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秋天:象征哀愁和离别。
  • 雁飞:象征离别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腹书何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学问的自豪 B. 对学问无用的无奈 C. 对学问的渴望 D. 对学问的忽视

  2. “人去惊沤没”中的“沤没”比喻了什么? A. 生命的永恒 B. 生命的短暂 C. 生命的辉煌 D. 生命的平凡

  3. 诗的最后两句“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过去的遗忘 C. 对未来的忧虑 D. 对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思。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姜特立的诗更侧重于对亲情的哀思。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思,但姜特立的诗更侧重于对生命无常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