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左蠡 洪咨夔 〔宋代〕 山为飞沙白,江缘涨潦黄。 古今双去鹬,天地一轻航。 隽永还欹枕,牢愁忍别觞。 晴云横不度,何处是柴桑。
白话文翻译: 山因风沙而显白,江因洪水而变黄。 古今如同两只鹬鸟,天地间如一叶轻舟。 享受悠长时光,斜倚枕头,忍受离别的苦酒。 晴朗的天空云横不前,何处是柴桑之地?
注释:
- 左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地方。
- 飞沙白:形容山因风沙而显得苍白。
- 涨潦黄:形容江水因洪水而变黄。
- 双去鹬:比喻古今变迁,如同两只鹬鸟交替飞翔。
- 轻航:轻舟,比喻人生在天地间的短暂和轻盈。
- 隽永:意味深长,悠长。
- 欹枕:斜倚枕头,形容悠闲自得。
- 牢愁:深重的忧愁。
- 别觞:离别的酒杯,指离别的痛苦。
- 晴云横不度:晴朗的天空中云彩横亘不前,形容心情的停滞。
- 柴桑: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此处可能指诗人心中的归宿或理想之地。
诗词背景: 洪咨夔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面对自然景观的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波动时所作,反映了诗人对古今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川的变迁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归宿的迷茫。诗中“山为飞沙白,江缘涨潦黄”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剧烈变化,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古今双去鹬,天地一轻航”则进一步以鹬鸟和轻舟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古今交替和人生短暂的哲理。后两句“隽永还欹枕,牢愁忍别觞”和“晴云横不度,何处是柴桑”则抒发了诗人对悠长时光的享受和对离别痛苦的忍受,以及对理想归宿的迷茫和追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 首句“山为飞沙白,江缘涨潦黄”通过对山川颜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剧烈变化,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 次句“古今双去鹬,天地一轻航”以鹬鸟和轻舟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古今交替和人生短暂的哲理。
- 第三句“隽永还欹枕,牢愁忍别觞”抒发了诗人对悠长时光的享受和对离别痛苦的忍受。
- 末句“晴云横不度,何处是柴桑”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归宿的迷茫和追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古今双去鹬”和“天地一轻航”中的鹬鸟和轻舟,形象地表达了古今交替和人生短暂的哲理。
- 拟人:如“晴云横不度”中的云彩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形容心情的停滞。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古今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归宿的思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理想归宿的迷茫和追寻。
意象分析:
- 飞沙白:形容山因风沙而显得苍白,象征历史的沧桑。
- 涨潦黄:形容江水因洪水而变黄,象征人生的无常。
- 双去鹬:比喻古今变迁,如同两只鹬鸟交替飞翔。
- 轻航:轻舟,比喻人生在天地间的短暂和轻盈。
- 晴云横不度:晴朗的天空中云彩横亘不前,形容心情的停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山为飞沙白”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因风沙而显白 B. 山因雪而显白 C. 山因雾而显白 答案:A
-
“古今双去鹬”中的“鹬”比喻的是什么? A. 古今变迁 B. 人生短暂 C. 自然景观 答案:A
-
“晴云横不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悠闲自得 B. 心情停滞 C. 离别痛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慨。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洪咨夔的《左蠡》与杜甫的《登高》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慨。
- 洪咨夔的《左蠡》与苏轼的《赤壁赋》都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洪咨夔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洪咨夔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