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深处的小路上,环境显得格外宁静。纷飞的花瓣已经消散,只剩下浓密的绿荫,偶尔有几只鸟鸣唱。随着兰亭的聚会结束,我无所事事,便独自修习琴艺。铜炉中袅袅升起的香烟在海南的沉静中飘散,洗净了我心中的尘埃。
注释:
- 竹里:竹林中。
- 房栊:房屋和窗户,这里指的是房子。
- 愔愔:形容环境静谧安宁的样子。
- 乱红:指春天的花瓣,形容飞散的花瓣。
- 临罢:结束之后。
- 兰亭:古代著名的聚会场所,指的是兰亭集会的情景。
- 铜炉:指香炉,通常用铜制成,用来烧香。
- 海南沉:指海南的宁静环境。
典故解析:
“兰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古人聚会吟唱、抒发情感的地方,象征文人雅集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风格雄浑激昂。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陆游在经历了国家沦陷的痛苦后,常常通过隐居的生活来表达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太平时》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美好的隐居生活场景。陆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展现了竹林的静谧、绿荫的浓厚,伴随着鸟鸣声,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画卷。这种宁静的氛围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平和与淡定。
诗中的“自修琴”一语,表明了作者在闲暇时光中追求艺术的精神,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修养的重视。而“洗尘襟”则暗示了在自然中沉淀心灵,洗去世俗的烦扰,达到一种内心的安宁与清澈。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太平时光的渴望与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里房栊一径深”:描绘竹林深处的小路,暗示着隐居生活。
- “静愔愔”:表现出环境的宁静。
- “乱红飞尽绿成阴”:春天的花瓣纷飞后,绿荫成了主角,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迁。
- “有鸣禽”:鸟鸣声为静谧的环境增添了生机。
- “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聚会结束后,作者选择独处,沉浸于琴音之中,表现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 “铜炉袅袅海南沉”:香烟缭绕,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氛围,象征着心灵的洗涤。
- “洗尘襟”:表明作者在自然中洗去心灵的尘埃,达到一种清净的境界。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乱红飞尽绿成阴”,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鸣禽”赋予鸟类以生命,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心灵的宁静与对太平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竹林:象征隐逸、清幽的生活环境。
- 鸣禽:代表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铜炉:象征琴棋书画等文人雅趣。
- 洗尘襟:代表清净心灵的追求与内心的洗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指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古代文人聚会的地方
- C. 一种乐器
-
“洗尘襟”在诗中主要指什么?
- A. 洗衣服
- B. 清净心灵
- C. 烧香
-
诗中表现出的主要情感是?
- A. 忧愁
- B. 平静与淡然
-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隐逸生活的理想;而陆游的《太平时》则加入了对过去文人雅集的回忆,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选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