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时间: 2025-01-10 22:22:23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挹供诗卷,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数枝濯濯映阶庭。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兰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深林不语抱幽贞,
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
折来未肯恋金瓶。
孤高可挹供诗卷,
素淡堪移入卧屏。
莫笑门无佳子弟,
数枝濯濯映阶庭。


白话文翻译:

在深林中,兰花静默地保持着它的清贞,
多亏了微风送来淡淡的香气。
在开花的地方,何妨依偎在苔藓的石阶上,
即便折下了也不愿留恋金瓶。
它的孤高气质正好可以用来装点诗卷,
那素雅的风格也非常适合挂在卧室的屏风上。
不要嘲笑我家门口没有俊秀的儿子,
几枝兰花在庭前清新地映照着台阶。


注释:

  • 深林不语: 描述兰花生长在幽静的深林中,象征其清贞与孤高。
  • 幽贞: 指兰花的清雅与坚贞。
  • 微风递远馨: 微风将兰花的香气送到远方,表现其淡雅的气质。
  • 何妨依藓砌: 形容兰花生长的环境,藓砌即苔藓铺成的石阶,显示出兰花与自然的和谐。
  • 金瓶: 用来盛放花卉的器具,象征世俗的繁华与浮华。
  • 孤高可挹供诗卷: 兰花的高洁气质适合用作诗文的题材。
  • 素淡堪移入卧屏: 兰花的素雅适合装饰在卧室的屏风上,象征宁静和优雅。
  • 莫笑门无佳子弟: 不要嘲笑自己家中没有杰出的人才。
  • 数枝濯濯映阶庭: 数枝兰花在庭院中清新而明亮,映照着台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杰,号山谷,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文,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思考与感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兰》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试图通过兰花的清高与孤傲,表达自己对世俗的淡泊与对理想的追求。兰花象征着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贞。


诗歌鉴赏:

《兰》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和气质,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漠。诗的开头“深林不语抱幽贞”,如同兰花一般,静谧而清高,展现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孤傲。接着“赖有微风递远馨”,微风的轻拂使得兰花的香气四溢,暗示着即使身处幽静之地,兰花的美丽和高洁依然能够被世人所感知。

中间部分“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诗人描绘了兰花在苔藓石阶上开放的情景,表明兰花不愿意被盛放在华丽的金瓶中,而更倾向于自然的生长环境。这种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繁华的拒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与追求。

最后,诗人以“莫笑门无佳子弟”自谦,表达了对世俗成功的无所谓与淡然。即便没有俊秀的人才,几枝兰花在庭前依然能够映照出独特的美丽,传达出对品格的重视。整首诗以兰花为主线,将自然与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具有深邃的哲理与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林不语抱幽贞: 兰花生长在深林中,静默持守其贞洁。
  2. 赖有微风递远馨: 微风轻拂,带来兰花的清香,暗示其孤芳自赏。
  3. 开处何妨依藓砌: 兰花在苔藓石阶上开放,展现自然之美。
  4. 折来未肯恋金瓶: 折下兰花也不愿意放在华丽的器具中,体现其对世俗的拒绝。
  5. 孤高可挹供诗卷: 兰花的孤高气质适合成为诗文的素材。
  6. 素淡堪移入卧屏: 兰花的素雅适合装饰卧室,传达宁静氛围。
  7. 莫笑门无佳子弟: 不必嘲笑家中没有出众的人才。
  8. 数枝濯濯映阶庭: 数枝兰花在台阶前清新可爱,展现出自然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兰花比作高洁的品格,形象生动。
  • 拟人: “微风递远馨”,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增强诗意。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兰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格与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拒绝,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独立与孤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高洁、独立的品格。
  • 深林: 代表幽静、自然的环境。
  • 微风: 传达轻柔、清新的感觉。
  • 金瓶: 象征世俗的享乐与繁华。
  • 藓砌: 体现自然生长的环境,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兰花的生长环境是在哪里? A. 山顶
    B. 深林
    C. 河边
    D. 花园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折来未肯恋_____”。

  3. 判断题: 诗人认为家中没有优秀的子弟是值得嘲笑的。(对/错)


答案:

  1. B. 深林
  2. 金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刘克庄《兰》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刘克庄更强调兰花的孤高与独立,而白居易则关注草的生长与生命的循环,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楚辞·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