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张处士游梁》

时间: 2025-01-10 23:04:21

莫学区区老一经,夷门关吏旧书生。

晋朝灭后无中散,

韩国亡来绝上卿。

龙变洞中千谷冷,剑横天外八风清。

好携长策干时去,免逐渔樵度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约张处士游梁 谭用之 〔唐代〕

莫学区区老一经,夷门关吏旧书生。 晋朝灭后无中散,韩国亡来绝上卿。 龙变洞中千谷冷,剑横天外八风清。 好携长策干时去,免逐渔樵度太平。

白话文翻译:

不要学那些只知死记硬背一部经书的人,我曾是夷门关的守吏,也是个书生。 晋朝灭亡后,再也没有中散大夫,韩国灭亡后,上卿的职位也断绝了。 龙变的洞中千谷都显得冷清,剑横在天外,八方风气都显得清新。 最好带着长远的策略去干一番事业,免得像渔夫樵夫那样度过太平日子。

注释:

  • 莫学区区老一经:不要学那些只知死记硬背一部经书的人。
  • 夷门关吏旧书生:夷门关的守吏,也是个书生。夷门,古代关隘名。
  • 晋朝灭后无中散:晋朝灭亡后,再也没有中散大夫。中散,古代官职名。
  • 韩国亡来绝上卿:韩国灭亡后,上卿的职位也断绝了。上卿,古代高级官职。
  • 龙变洞中千谷冷:龙变的洞中千谷都显得冷清。
  • 剑横天外八风清:剑横在天外,八方风气都显得清新。
  • 好携长策干时去:最好带着长远的策略去干一番事业。
  • 免逐渔樵度太平:免得像渔夫樵夫那样度过太平日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用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政治抱负。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时政的关切和对个人抱负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谭用之邀请张处士一同游历梁地的诗作。诗中表达了他对时政的失望和对个人抱负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太平日子的不满和对积极进取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政的失望和对个人抱负的坚持。诗中“晋朝灭后无中散,韩国亡来绝上卿”一句,通过对历史官职的提及,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衰败。而“龙变洞中千谷冷,剑横天外八风清”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新气象的向往和对冷清现实的感慨。最后两句“好携长策干时去,免逐渔樵度太平”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积极进取的向往和对太平日子的不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莫学区区老一经”,表达了诗人对死记硬背的学问的不满。
  • 第二句“夷门关吏旧书生”,诗人自述曾是书生,有政治抱负。
  • 第三句“晋朝灭后无中散”,通过历史典故,暗示了政治的衰败。
  • 第四句“韩国亡来绝上卿”,进一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政治的断层。
  • 第五句“龙变洞中千谷冷”,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现实的冷清。
  • 第六句“剑横天外八风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清新气象的向往。
  • 第七句“好携长策干时去”,表达了诗人对积极进取的向往。
  • 第八句“免逐渔樵度太平”,表达了诗人对太平日子的不满。

修辞手法:

  • 比喻:“龙变洞中千谷冷”中的“龙变”比喻政治的变迁,“千谷冷”比喻现实的冷清。
  • 对仗:“晋朝灭后无中散,韩国亡来绝上卿”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拟人:“剑横天外八风清”中的“剑横”拟人化,赋予剑以动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时政的失望和对个人抱负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太平日子的不满和对积极进取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龙变、千谷、剑横、八风。
  • 详细解释:龙变象征政治的变迁,千谷象征现实的冷清,剑横象征积极进取,八风象征清新气象。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时政和个人抱负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夷门关吏”是指什么? A. 诗人自己 B. 张处士 C. 其他书生
    2. “晋朝灭后无中散”中的“中散”是指什么? A. 官职名 B. 书名 C. 人名
    3. 诗中“好携长策干时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太平日子的向往 B. 对积极进取的向往 C. 对时政的失望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诗词对比: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时政的忧虑和对个人抱负的坚持,与谭用之的这首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全唐诗》、《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