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堂》

时间: 2024-09-19 22:16:00

焚香读易欲何求,只恐西邻未识丘。

千里交游思命驾,一龛灯火喜逢秋。

胸中云梦应无算,天上风雷得遍搜。

莫问明时老岩壑,伊周元不羡巢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焚香读易欲何求,只恐西邻未识丘。
千里交游思命驾,一龛灯火喜逢秋。
胸中云梦应无算,天上风雷得遍搜。
莫问明时老岩壑,伊周元不羡巢由。

白话文翻译:

焚香诵读《周易》,我想要追求什么呢?只怕我西边的邻居还不认识丘(即孔丘)。千里之外的朋友,我思念着你,愿意驾车去见你,一盏灯下,恰好在秋天相逢。胸中有关云梦的事,应该是无穷无尽的;而天上的风雷,我也都想尽情探索。不要问我在明代的老岩石中,伊尹和周公不羡慕巢父和由余。

注释:

字词注释:

  • 焚香:点香,古人常用香气来净化环境和心灵。
  • 西邻:指住在西边的邻居,可能暗指不理解或不熟悉周易的人。
  • :指孔丘(孔子),象征着对智慧的追求。
  • 千里交游:指远方的朋友,强调友情的珍贵。
  • 云梦:古代传说中神秘的地方,象征着梦想与理想。
  • 巢由:古代隐士,代表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典故解析:

  • 周易:指的是《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强调变化与哲理。
  • 伊周元:指伊尹和周公,他们在历史上都是贤明的政治家,象征着智慧和德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常体现出浓厚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具有独特的诗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作者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感受到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丽泽堂》展现了王之道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于友谊的珍视。诗中通过焚香与读易的意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智慧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渴望。诗人用“只恐西邻未识丘”表现出对邻里朋友文化素养的担忧,流露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接着,诗人提到“千里交游思命驾”,表现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心中虽有无限理想,但也希望能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这种情感在“一龛灯火喜逢秋”中得到了升华,象征着在某一特殊时刻与朋友相聚的美好,秋天的灯火更增添了温馨与惬意。

后面的“胸中云梦应无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梦想与理想是无穷无尽的,然而“天上风雷得遍搜”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及宇宙的探索精神。最后一句“不羡巢由”则是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显示了诗人对高洁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融汇了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精神面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焚香读易欲何求:表达诗人对《周易》的热爱,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追求的目标。
  2. 只恐西邻未识丘:担心周围的人不理解自己的追求,反映出对文化传播的渴望。
  3. 千里交游思命驾:思念远方的朋友,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
  4. 一龛灯火喜逢秋:在温暖的灯光下,秋季的相聚更显得珍贵。
  5. 胸中云梦应无算:内心的梦想无穷无尽,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6. 天上风雷得遍搜:渴望探索自然的奥秘,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
  7. 莫问明时老岩壑:不必追问世事的变迁,强调内心的宁静。
  8. 伊周元不羡巢由:强调追求高洁理想,不羡慕世俗的安逸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焚香”和“读易”,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把梦想比作无尽的云梦,表达了理想的渴望。
  • 象征:灯火象征着友谊与温暖,秋天则代表了成熟与收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对友谊的珍视及对理想的追求,情感真挚,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焚香:象征净化与心灵的宁静。
  • 读易:代表对智慧的追求与内心的思考。
  • 千里交游:象征友情的珍贵。
  • 灯火:象征温暖与相聚的时刻。
  • 云梦:象征理想与追求。
  • 风雷:象征对自然与宇宙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丘”指的是谁?
    A. 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2. “千里交游思命驾”中的“命驾”指的是什么?
    A. 旅行
    B. 思念
    C. 约会
    D. 期待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哪个季节的喜爱?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答案:

  1. B. 孔子
  2. A. 旅行
  3. C. 秋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王之道的《丽泽堂》相比,李白的《将进酒》中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友情的渴望,但李白的风格更加豪放,情感也更加奔放,而王之道则显得更加沉稳与内敛,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气质与人生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周易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