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无为作)》

时间: 2025-01-24 05:20:53

雪消烟涨清江浦。

碧草春无数。

江南几树夕阳红。

点点归帆吹尽、晚来风。

楼头自擫昭华管。

我已无肠断。

断行双雁向人飞。

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无为作)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雪消烟涨清江浦。碧草春无数。江南几树夕阳红。点点归帆吹尽晚来风。楼头自擫昭华管。我已无肠断。断行双雁向人飞。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

白话文翻译:

雪融化了,烟雾弥漫,清江的水涨起来了。碧绿的草丛中,春天的景色数不胜数。江南几棵树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红艳。归来的帆船点点,在晚风中渐行渐远。楼头的乐声悠扬,我的心情却已无比伤感。断行的双雁向人飞去,织锦般的回文诗句又能寄给谁呢?

注释:

  • 雪消:雪融化,春天来临的标志。
  • 烟涨:指水位上涨,常用来描写江河的变化。
  • 清江浦:指清澈的江水边缘。
  • 碧草春无数:春天的草木茂盛,生机勃勃。
  • 夕阳红:夕阳下的景象,象征着美好而又短暂的时光。
  • 归帆:归来的船帆,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昭华管:指一种乐器,表示音乐悠扬悦耳。
  • 无肠断:形容心中伤感至极。
  • 双雁:指秋天候鸟的归来,寓意离别。
  • 织锦回文:比喻精美的诗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张孝祥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词作清新、细腻而受到广泛赞誉。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经历生活磨难与离别之时,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渴望以及对过往的怀念,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及个人情感的纠结。

诗歌鉴赏:

《虞美人》这首词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过往的深切思念与无奈。开篇的“雪消烟涨清江浦”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清江水位上涨,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接着,诗人通过“江南几树夕阳红”的描写,引入了对故乡的思念,夕阳下的红树令人感到温暖却又带着些许惆怅。归帆的意象则暗示着离别的无奈与思念的加深。

在后半部分,楼头传来的乐声与内心的感受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冲突。诗人感到心中无比伤感,双雁的离去更是加深了这一情绪。最后的“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不仅表现出诗人对情感的寄托与无处诉说的孤独感,也让人反思人生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雪消烟涨清江浦”:春天来临,雪融化,江水上涨,描绘了自然界的复苏。
    2. “碧草春无数”:春天的草木繁茂,生机盎然,显示出春天的美好。
    3. “江南几树夕阳红”:夕阳映照的江南树木美丽而又短暂。
    4. “点点归帆吹尽晚来风”:归帆逐渐远去,伴随着晚风,象征离别与思念。
    5. “楼头自擫昭华管”:楼上传来的乐声,营造出一种悠扬的氛围。
    6. “我已无肠断”:内心的伤感难以言表,情感极为深刻。
    7. “断行双雁向人飞”:双雁飞向远方,象征离别。
    8. “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精美的诗句却无处寄托,表达了孤独与无奈。
  •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织锦回文”形象地比喻诗句的华美。
    2. 拟人:如“晚来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3.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描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离别的伤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冬天的结束。
  • 江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时光的轮转。
  • 夕阳: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寓意人生的无常。
  • 归帆:象征离别与思念。
  • 双雁:代表离别的悲伤与对故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是什么?
      a) 雪消烟涨
      b) 暴风骤雨
      c) 炎炎夏日
    2. 诗人对“江南几树夕阳红”的描述,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无所谓
    3. “织锦回文”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a) 精美的诗句
      b) 普通的信件
      c) 荷花的意象

答案

  1. a) 雪消烟涨
  2. b) 伤感
  3. a) 精美的诗句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的《如梦令》
    2. 苏轼的《水调歌头》
    3. 温庭筠的《柳絮词》
  • 诗词对比: 比较张孝祥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内心的孤独,但张孝祥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离别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个人情感与内心世界的冲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互为映衬,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
    1. 《宋词三百首》
    2. 《古典诗词鉴赏》
    3. 《张孝祥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