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时间: 2025-01-10 22:3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作者: 皎然 〔唐代〕
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
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
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
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
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
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
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白话文翻译
在鶺鴒峰的中间,山峰近在咫尺,奇特的景色是古人留下的遗迹。我常常想要乞求这一片美景,以便栽种松树,挂上藤丝。昨天听说双旌飘扬,满山遍野的花儿盛开的时候。可惜没有乘云而至,远赴关山的机会。攀登险峰与谁共赏,折取芳香的花朵也应自得其乐。遥想那忘却归途的趣味,喜悦的是春天的景色来得迟。已经看见郢人高歌,新的题目在石门吟咏。
注释
- 鶺鴒:一种鸟,常用来形容灵动的形象或美丽的风景。
- 旌:旌旗,这里指代出游的游人。
- 郢人:指郢州的人,古代的一个地名,可能与音乐或诗歌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可能是皎然与袁使君一同游览鶺鴒峰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春天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鶺鴒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游的期待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就勾勒出一幅山峰高耸、古朴奇特的画面,给人以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渴望,想要在此地养松挂藤,生出一种隐居山林的情怀。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提到了昨日的游玩情景,感受到春天花开的繁盛,同时也流露出对无法与友人共赏的遗憾。
后半部分的“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则是对春天的深情眷恋,表现出一种不愿离去的心态。最后一句提到“郢人唱”,则让整首诗的情感升华,将个人的感慨与古人的诗歌联系在了一起,展现出诗人对诗歌与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描绘了鶺鴒峰的壮丽景色,强调其古老的魅力。
- 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希望在此隐居。
- 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提到昨日游览的盛况,春花烂漫。
- 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惋惜没有机会与友人共赏风景。
- 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即使独自赏景,也能感到愉悦。
- 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描绘对春天美景的留恋。
- 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通过提及郢人的歌唱,联系古诗,展现文化传统。
-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 鶺鴒峰: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人文的积淀。
- 松、藤: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
- 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云:代表自由与遐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鶺鴒”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鹰
B. 鸟
C. 龟
D. 鱼 -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失落
B. 期待
C. 忧伤
D. 无所谓
答案:
- B. 鸟
- B.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对比皎然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皎然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