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将指下学峡宾声叟为诸友先雨雪载途民亦》
时间: 2025-01-11 14:17: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山雪片大如盘,有客远在孤馆眠。
翰林喝马不到地,白帝叱驭亲行鞭。
疾驱滕六笞飞廉,六花急舞狂且颠。
玉皇香案口读宣,深衣大带依然仙。
东里先生履欲穿,湿透布袜枵囊缠。
高谈雄辩炉亭边,不有义意谁肯前。
阳羡山中春信传,两骖已发垂虹鞭。
诸君急棹山阴船,子猷逸兴今翻然。
白话文翻译:
空旷的山中,雪花像盘子一样大,远方有客人在孤独的馆子里沉沉入睡。翰林学士在马背上喝酒,却没有到达目的地,白帝在旁边催马,亲自挥鞭。马儿疾驰,赶着滕六,像飞一样,雪花在空中急舞,疯狂而颠簸。玉皇在香案前朗读经典,身着深衣大带,依然显得如仙人般飘逸。东里的先生想要穿鞋,却发现袜子已经湿透,装着东西的口袋也被缠住。围炉聊天,争论激烈,但若没有义气,谁又愿意前来呢?阳羡山中传来春天的消息,两匹马已经发力,拉着车子向山阳出发。大家赶快划船向山阴而去,子猷的兴致此时已然高涨。
注释:
- 空山:指无人居住的山,突显孤寂。
- 雪片大如盘:形容雪花非常大,给人一种视觉冲击。
- 翰林:指在朝廷任职的文士。
- 白帝: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象征权威。
- 疾驱滕六:滕六可能是指某种马,迅速前行。
- 玉皇:道教中的最高神明。
- 湿透布袜:形容穿着不便,暗示行途艰辛。
- 高谈雄辩:形容谈论气势磅礴,指的是有学识的人。
- 阳羡山:指阳羡地区的山,寓意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逢振是宋代的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词常常体现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抒情的细腻,也有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雪天,诗人描绘了在雪中的孤独感以及对友情的渴望。诗中通过描绘景物和人物,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自然的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空山雪片”开篇,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孤寂的场景,雪花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作者通过对比“翰林喝马”与“湿透布袜”,展现了不同人生态度的碰撞,前者代表着高雅的生活,而后者则是现实生活中的艰辛。诗中提到的“高谈雄辩”,不仅是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聚会的期待与对话的渴望。
后半部分提到“阳羡山中春信传”,则是对春天来临的隐喻,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而“诸君急棹山阴船”则是对友人的召唤,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山雪片大如盘:开头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山中,雪花如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
- 有客远在孤馆眠:描绘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孤独的馆子里沉睡,暗示孤独感。
- 翰林喝马不到地:用翰林这个身份,显示出高雅与不便。
- 白帝叱驭亲行鞭:白帝象征权威,强烈对比了高贵与普通。
- 疾驱滕六笞飞廉:动态描写,表现出行程的急促与激烈。
- 六花急舞狂且颠:雪花的舞动与人心的急迫交相辉映。
- 玉皇香案口读宣:表明一种宗教与文化的氛围。
- 深衣大带依然仙: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 东里先生履欲穿:现实的无奈,暗示行途艰辛。
- 湿透布袜枵囊缠:生活的琐碎与不便。
- 高谈雄辩炉亭边:理想的对话与讨论。
- 不有义意谁肯前:没有义气的交流,显得苍白无力。
- 阳羡山中春信传:春天的到来,象征希望。
- 两骖已发垂虹鞭:动态的描写,传达出期待与迫切。
- 诸君急棹山阴船:对友人的召唤,渴望团聚。
- 子猷逸兴今翻然:表现出诗人心情的高涨与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雪片比作盘,形象生动。
- 对仗:如“高谈雄辩”和“湿透布袜”,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雪花“急舞”,赋予其生命力,增加了动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际关系的探讨,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孤独与纯洁。
- 翰林:高雅与智慧的象征。
- 白帝:权威与命运的象征。
- 春:希望与新的开始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方逢振
- C) 李白
- D) 王维
-
“空山雪片大如盘”中的“雪片”用来比喻什么?
- A) 生活的无奈
- B) 孤独的感受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情的珍贵
-
诗中提到的“阳羡山中春信传”主要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未来的希望
- C) 友谊的珍贵
- D) 文化的传承
答案:
- B) 方逢振
- C) 自然的美丽
- B) 未来的希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终南山》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方逢振的作品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在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上有相似之处,李白通过月夜的静谧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而方逢振则通过雪的描绘反映了对友谊的渴求与思考,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选》
- 《中国古诗词大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