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竹 张耒 〔宋代〕 真竹乃不华,尔独艳暮春。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
白话文翻译: 真正的竹子并不华丽,而你却独占暮春的艳丽。何妨让儿女们眼中,认为你胜过经霜的竹子。世上没有王子猷那样的人,怎会有真正懂得竹子的人呢?你灿烂地自持着,时常被人称赞。
注释:
- 真竹:指真正的竹子,通常指竹子的朴素自然之美。
- 尔:指石竹,一种花卉。
- 艳暮春:在春天末期显得特别艳丽。
- 儿女眼:指普通人的眼光。
- 霜筠:经霜的竹子,比喻坚韧不拔。
- 王子猷: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爱竹著称。
- 粲粲:灿烂的样子。
- 好自持:很好地保持自己的特性。
- 此君:指石竹。
诗词背景: 张耒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对石竹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思。诗中提到的“王子猷”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以爱竹著称,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人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石竹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诗中,“真竹乃不华,尔独艳暮春”一句,既表达了对石竹艳丽之美的赞赏,也隐含了对传统竹子朴素美的反思。诗人通过“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进一步强调了石竹的美,认为它在普通人的眼中甚至胜过了坚韧的霜竹。最后两句“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则表达了对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人的渴望,同时也赞美了石竹的独特之美。
诗词解析:
- 首句“真竹乃不华,尔独艳暮春”通过对真竹和石竹的对比,突出了石竹的艳丽。
- “何妨儿女眼,谓尔胜霜筠”用普通人的眼光来评价石竹,强调了其美的普遍性。
- “世无王子猷,岂有知竹人”表达了对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人的渴望。
- “粲粲好自持,时来称此君”赞美了石竹的独特之美,并暗示了其受欢迎的程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真竹和石竹的对比,突出了石竹的艳丽。
- 拟人:将石竹拟人化,赋予其自持和受欢迎的特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真正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人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石竹:象征着艳丽和独特之美。
- 真竹:象征着朴素和自然之美。
- 霜筠:象征着坚韧和传统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子猷”是谁? A. 宋代诗人 B. 东晋文学家 C. 唐代画家 D. 明代书法家 答案:B
-
诗中的“尔”指的是什么? A. 真竹 B. 石竹 C. 霜筠 D. 王子猷 答案:B
-
诗中“粲粲好自持”形容的是什么? A. 真竹 B. 石竹 C. 霜筠 D. 王子猷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竹石》:通过对竹子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
- 王安石的《梅花》:通过对梅花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赏。
诗词对比:
- 张耒的《石竹》与苏轼的《竹石》: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但张耒的诗更多地反思了传统审美观念,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直接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