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阶州》

时间: 2025-04-28 02:13:00

仪甫秉忠信,神明自来舍。

绛灌虽不容,蛮貊皆从化。

荣名任纷纠,道性常闲暇。

传语当途人,无为劳叹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张阶州 徐铉 〔唐代〕 仪甫秉忠信,神明自来舍。 绛灌虽不容,蛮貊皆从化。 荣名任纷纠,道性常闲暇。 传语当途人,无为劳叹吒。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仪甫坚守忠信,神明自然降临其居所。绛灌虽不被容纳,蛮貊之地却都接受教化。荣名任由纷争,道性却常保持闲适。传话给那些在路上的人,不要为劳苦叹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仪甫:指张仪甫,诗中的主角,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士人。
  • 秉忠信:坚守忠诚和信用。
  • 神明自来舍:神明自然会降临到他的居所,意指他的品德高尚,得到神明的庇佑。
  • 绛灌:指绛侯周勃和灌婴,汉初名将,这里比喻不被理解或接受的人。
  • 蛮貊:古代对南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泛指边远地区的人民。
  • 从化:接受教化。
  • 荣名任纷纠:荣誉和名声任由纷争决定。
  • 道性常闲暇:道德本性常常保持闲适自在。
  • 传语当途人:传话给那些在路上的人。
  • 无为劳叹吒:不要为劳苦叹息。

典故解析:

  • 绛灌:指汉初名将周勃和灌婴,他们在汉朝建立过程中有重要贡献,但也有不被理解的时候。这里用作比喻,表示即使不被理解,也能在边远地区传播教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擅长诗词,其作品多表现忠信、闲适的生活态度。这首诗是寄给张阶州的,可能是表达对张阶州坚守忠信的赞赏,以及对其在边远地区传播教化的敬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徐铉得知张阶州在边远地区的工作和成就后,有感而发,表达对其的敬佩和支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张阶州坚守忠信、在边远地区传播教化的形象。诗中“仪甫秉忠信,神明自来舍”一句,直接赞扬了张阶州的品德高尚,得到神明的庇佑。而“绛灌虽不容,蛮貊皆从化”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张阶州依然能够影响和教化边远地区的人民。最后两句“传语当途人,无为劳叹吒”则是对所有人的劝诫,不要为劳苦叹息,要保持道性闲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张阶州的敬佩和对坚守忠信、传播教化的推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仪甫秉忠信,神明自来舍”:直接赞扬张阶州的品德高尚,得到神明的庇佑。
  • “绛灌虽不容,蛮貊皆从化”: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使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张阶州依然能够影响和教化边远地区的人民。
  • “荣名任纷纠,道性常闲暇”:表达了荣誉和名声任由纷争决定,但道德本性常常保持闲适自在。
  • “传语当途人,无为劳叹吒”:对所有人的劝诫,不要为劳苦叹息,要保持道性闲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绛灌虽不容,蛮貊皆从化”的对比,强调了张阶州的影响力。
  • 象征:“神明自来舍”象征张阶州的品德高尚,得到神明的庇佑。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扬和推崇坚守忠信、传播教化的行为,同时劝诫人们不要为劳苦叹息,要保持道性闲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明:象征高尚的品德和庇佑。
  • 绛灌:象征不被理解或接受的人。
  • 蛮貊:象征边远地区的人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仪甫”指的是谁? A. 徐铉 B. 张仪甫 C. 周勃 D. 灌婴 答案:B

  2. 诗中“绛灌”指的是谁? A. 徐铉 B. 张仪甫 C. 周勃和灌婴 D. 神明 答案:C

  3. 诗中“蛮貊皆从化”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边远地区的人民都接受教化 B. 边远地区的人民都不接受教化 C. 边远地区的人民都反对教化 D. 边远地区的人民都忽视教化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别》杜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与徐铉的这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赠别》杜甫 vs 《寄张阶州》徐铉: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情感,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的是离别之情,而徐铉的诗则更多表达的是对友人品德和行为的赞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唐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代诗歌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徐铉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