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其三 重午日过石熙明,出侍儿鸳鸯》

时间: 2025-02-04 16:18:09

薰风池阁。

小红桥下荷花薄。

沙平水浅山如削。

水上鸳鸯,何处风吹落。

今朝端午新梳掠。

锦丝围腕花柔弱。

人生只有尊前乐。

前度刘郎,莫负重来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落魄 其三

重午日过石熙明,出侍儿鸳鸯。
薰风池阁。小红桥下荷花薄。
沙平水浅山如削。水上鸳鸯,何处风吹落。
今朝端午新梳掠。锦丝围腕花柔弱。
人生只有尊前乐。前度刘郎,莫负重来约。

白话文翻译:

端午节的中午,我经过石熙明,带着侍女鸳鸯。
微风轻拂,池阁静谧。小红桥下,荷花稀疏。
平沙细水,山峦如刀削般挺立。水面上的鸳鸯,随风飘荡,去向何方?
今天是端午节,刚梳理的头发柔美如锦;锦缎丝带缠绕手腕,花朵娇弱。
人生中唯有酒杯前的快乐最为珍贵。往日的恋人,愿不要辜负这重逢的约定。

注释:

  • 薰风:温暖的风。
  • 池阁:水边的亭阁。
  • 小红桥:小巧的红色桥梁。
  • 荷花薄:荷花稀少,含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 沙平水浅:描述水面平坦,水位较浅的景象。
  • 何处风吹落:意指鸳鸯随风飘荡,去往何处。
  •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纪念屈原。
  • 锦丝围腕:用锦缎丝带缠绕手腕,形象而细腻。
  • 尊前乐:指饮酒作乐的时光。
  • 前度刘郎:提到过去的情人。

典故解析:

“前度刘郎”指的是诗人对旧情的追忆,隐含着对过去恋情的思念与珍惜。刘郎常被视为古代诗词中对情人的代称,象征着美好的爱情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紫芝,字子真,号澄怀,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端午节,诗人在池边游玩,感受节日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旧恋的怀念。

诗歌鉴赏:

《醉落魄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端午节的氛围与诗人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开头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午后,微风轻拂,水面波光粼粼,荷花稀疏,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淡淡的忧愁。诗中“水上鸳鸯,何处风吹落”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象征着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转入对人生乐趣的思考。在“人生只有尊前乐”中,诗人强调了珍惜当下的快乐,尤其是在饮酒作乐的时刻。最后一句“莫负重来约”更是明言了对美好缘分的珍惜,表达了对旧爱的怀念与期待。

整首诗运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象和节日氛围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午日过石熙明,出侍儿鸳鸯:在端午节的中午,经过石熙明,带着侍女鸳鸯游玩。
  • 薰风池阁。小红桥下荷花薄:温暖的微风吹拂着池边的阁楼,小红桥下的荷花显得稀疏。
  • 沙平水浅山如削:平坦的沙滩,浅浅的水面,山峦如刀削般挺立。
  • 水上鸳鸯,何处风吹落:水面上的鸳鸯随风飘荡,去向何方?
  • 今朝端午新梳掠:今天是端午节,刚梳理的头发显得柔美。
  • 锦丝围腕花柔弱:锦缎丝带缠绕手腕,花朵娇弱而美丽。
  • 人生只有尊前乐:人生中唯有饮酒作乐的时光最为珍贵。
  • 前度刘郎,莫负重来约:往日的恋人,愿不要辜负这重逢的约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山如削”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险峻。
  • 拟人:水上鸳鸯的描写使其仿佛具有人性,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薰风池阁”和“小红桥下”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端午节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人生乐趣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时光的珍惜和对旧情的怀念,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鸳鸯:象征爱情与伴侣,常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荷花:象征纯洁、优雅,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尊前乐:代表一种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体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春节
    D. 清明节

  2. “前度刘郎”中的“刘郎”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旧情人
    C. 诗人的兄弟
    D. 诗人的老师

  3. 诗中提到的“水上鸳鸯”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美好爱情
    C. 生命的短暂
    D. 风的方向

答案:

  1. B. 端午节
  2. B. 诗人的旧情人
  3. B. 美好爱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孤独的思考,但更强调了个人的情感与宇宙的联系。
  • 《水调歌头》: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情感更为深沉而广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紫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