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寺贻楚霄上人》

时间: 2025-01-27 04:39:37

在秦生楚思,波浪接禅关。

塔碍高林鸟,窗开白日山。

树阴移草上,岸色透庭间。

入内谈经彻,空携讲疏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慈恩寺贻楚霄上人
作者:曹松 〔唐代〕

在秦生楚思,波浪接禅关。
塔碍高林鸟,窗开白日山。
树阴移草上,岸色透庭间。
入内谈经彻,空携讲疏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慈恩寺的宁静氛围中,诗人对楚霄上人的思念。开篇写道在秦地的楚思,波浪与禅关相连,意象悠远。接着描绘了寺塔高耸,鸟儿在树林间飞翔,窗外是明亮的白日和高山。树荫投射在草地上,岸边的色彩透过庭院显现。最后,诗人进入寺内,畅谈经典,心中却仍旧怀揣着讲解的内容,意在显示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追求。


注释

  • 秦生楚思:指在秦地生出对楚地的思念。
  • 波浪接禅关:波浪的涌动与禅宗的关隘相连,寓意心灵的波动。
  • 塔碍高林鸟:指寺塔高耸,遮挡了鸟儿的视线。
  • 窗开白日山:窗外光明,白日与高山的美景尽收眼底。
  • 树阴移草上:树荫投射在草地上,表现出宁静的自然景象。
  • 岸色透庭间:岸边的色彩透过庭院,显示出环境的和谐美。
  • 入内谈经彻:进入寺内,深入探讨经典的内容。
  • 空携讲疏还:虽然谈论经典,但心中依然挂念着讲解的内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松,唐代诗人,生平较少记载,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诗作于慈恩寺,可能是在一次与楚霄上人的交流中,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佛学的探究。


诗歌鉴赏

《慈恩寺贻楚霄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人曹松通过描绘慈恩寺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佛学的探索。开篇的“在秦生楚思”便让人感受到一种地理上的距离与心理上的惆怅,波浪与禅关的联系暗示了心灵的波动。

接下来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场景,寺塔高耸,鸟儿在林间飞翔,窗外的白日与高山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这些自然景象不仅为诗人提供了灵感,也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最后,诗人进入寺内,深入探讨经典,这一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对内心宁静的渴望。通过“空携讲疏还”,诗人表达了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反思,体现了他对佛学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意蕴深远,意象的运用恰到好处,使得作品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也充满了哲学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在秦生楚思:表达了身处秦地的诗人对楚地的思念之情。
  2. 波浪接禅关:波浪的起伏与禅宗的关隘相连,象征着心灵的波动与思考。
  3. 塔碍高林鸟:描绘寺塔高耸,形成一种视觉上的障碍,暗示内心的沉重。
  4. 窗开白日山:窗外的白天与高山,让人感受到光明与希望。
  5. 树阴移草上:树荫的移动描绘出静谧的自然环境。
  6. 岸色透庭间:环境的美丽通过庭院展现,传递出一种和谐美。
  7. 入内谈经彻:进入寺内,与人讨论经文,显示出对知识的追求。
  8. 空携讲疏还:尽管有知识的追求,心中对友人的思念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多处使用比喻,如“波浪接禅关”,使得景象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中各句对仗工整,增强了朗朗上口的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的描绘与情感的结合,使得诗意深邃,给人以回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佛学的追求,展现了一种宁静、深入的哲学思考。通过静谧的寺院环境,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知识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波浪:象征着情感的波动与变化。
  2. 禅关:象征着心灵的关卡与思考。
  3. :代表着信仰与追求的高度。
  4. 白日山: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5. 树阴:代表着宁静与庇护。
  6. 岸色: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在秦生楚思”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历史的追溯
    D. 对未来的憧憬

  2. 诗中提到的“窗开白日山”描述了什么? A. 寺院的环境
    B. 诗人的思想
    C. 友人的身影
    D. 自然的变化

  3. “入内谈经彻”意图表达什么? A. 对自然的观察
    B. 对知识的追求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生活的思考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对比曹松的《慈恩寺贻楚霄上人》和李白的《庐山谣》,前者侧重于宁静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后者则强调豪放与自由,反映出两位诗人不同的个性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曹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