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夜坐示子虡
作者: 陆游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裘薄知霜重,灯残觉夜阑。
为农宜废学,谢事等无官。
疏嬾贫难醒,沉绵死有端。
大儿千里至,聊复为加餐。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寒霜的侵袭让我知道衣裳单薄,灯火微弱,我感觉时间已经很晚。
对于农人来说,学习是应该被放弃的,谢家和我的那种事都是没有官职的。
我懒散而贫穷,难以振作,沉沉欲睡总有原因。
大儿子从千里之外赶来,聊聊为我准备一顿加餐。
注释:
- 裘薄:指衣服单薄,容易受寒。
- 霜重:指天气寒冷,霜降重。
- 灯残:指灯光微弱,快要熄灭。
- 阑:形容夜晚已经很晚。
- 为农宜废学:指农人最适合的就是放弃学业,专心务农。
- 谢事:谢氏家族的事务,指那些与官职无关的事情。
- 疏嬾:形容懒散、无所事事的状态。
- 沉绵:指沉沉欲睡,难以清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亦是爱国志士。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见称,常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陆游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情壮志的气概,也有细腻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值社会动荡,国家分裂,诗人心中充满忧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家庭、生活、以及个人理想的思考,体现了他对平庸生活的不甘和对儿子的思念。
诗歌鉴赏:
《夜坐示子虡》是陆游在晚年时写给儿子的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家庭的关怀。整首诗以夜晚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首先通过“裘薄知霜重”强调自身的寒冷与孤寂,暗示了他在生活中的无奈;接着,他反思了作为农人的身份,认为放弃学业是合乎实际的选择;而“谢事等无官”则反映出他对官职的冷漠与世俗的失望。后两句则流露出对儿子的思念与期盼,虽然生活贫困,但儿子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整首诗情感细腻,层次分明,既有对个人处境的无奈,也有对亲情的珍视,体现了陆游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裘薄知霜重:单薄的衣裳让我深知寒霜的犀利,暗示生活的艰辛。
- 灯残觉夜阑:微弱的灯光让我意识到夜已深,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为农宜废学:作为农民,学习的意义不大,体现了现实的无奈。
- 谢事等无官:与谢家一样,诗人所从事的事务与官职无关,表达对世俗的看淡。
- 疏嬾贫难醒:贫穷让人懒散,难以振作,反映出对生活的无奈。
- 沉绵死有端:无所事事的生活让人沉迷于睡眠,暗示生活的无望。
- 大儿千里至:儿子千里赶来,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期待。
- 聊复为加餐:虽然贫穷,但儿子的到来让生活增添了一丝温暖。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寒冷的夜晚与家庭的温暖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深度。
- 象征:衣裳的单薄象征着生活的困窘,灯光微弱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寒冷和孤寂,表达了对生活现实的无奈与对亲情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霜:象征寒冷与困苦,代表着生活的艰辛。
- 灯:象征希望与温暖,暗示着家庭的团聚。
- 衣裳:象征着个人的状态,反映出贫穷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裘薄知霜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寒冷的感知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学习的重视
- D. 对官职的向往
-
“大儿千里至”中,儿子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 A. 生活的贫困
- B. 家庭的温暖
- C. 学业的放弃
- D. 官职的冷漠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李白的作品,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家庭的眷恋。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具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夜坐示子虡》:两者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感悟,但《登高》更多表现出壮志未酬的悲凉,而《夜坐示子虡》则更侧重于对生活琐事的思考与对家庭的眷恋。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