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真个亲曾见太平》
时间: 2025-01-10 22:5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真个亲曾见太平。元宵且说景龙灯。
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无叹息声。
长月好,定天晴。人人五夜到天明。
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
白话文翻译:
真是亲身经历过太平盛世。元宵佳节,大家一起谈论着热闹的龙灯。
四方齐声奏响和谐的乐曲,整个天下没有一声叹息。
夜空明亮,天气也晴朗。人人都欢庆至天明。
如今我却只能流下伤心的泪水,依然怨恨江南的往昔生活。
注释:
- 真个:确实,真的。
- 亲:亲自,亲身。
- 太平:指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
- 元宵: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龙灯:一种传统的民间灯会,象征吉祥。
- 升平曲:指赞美太平盛世的乐曲。
- 叹息声:指人们的哀怨和不满的声音。
- 长月:明亮的月夜。
- 定天晴:天气晴朗,心情愉悦。
- 伤心泪:因痛苦而流的眼泪。
- 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常常被视为富饶美丽的地方。
典故解析:
“元宵”指的是元宵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象征团圆和欢乐。“江南”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域,常常代表着富饶与美丽,也寄托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伤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本诗的作者为佚名,具体生平不详,但可推测为宋代的文人。宋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活跃。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太平盛世的节庆期间写成,表现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苦难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真个亲曾见太平》以元宵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景象,展现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珍惜和向往。诗中通过对灯会的描写,表现出节日的热闹气氛;而“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无叹息声”一句,更是强调了国泰民安的美好局面。尽管外界一片欢声笑语,诗人内心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伤感,最后一句“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突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真个亲曾见太平。”:表达了诗人亲身经历过太平盛世的感慨。
- “元宵且说景龙灯。”:在元宵节的欢庆中,提到热闹的龙灯,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 “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无叹息声。”:描述了四方人民共同享受和平的乐章,彰显社会的和谐。
- “长月好,定天晴。”:描绘了明亮的月夜和晴朗的天气,象征着美好的生活。
- “人人五夜到天明。”:人人兴奋地庆祝到天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 “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的江南生活的遗憾与伤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月好,定天晴”使用对仗的方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升平曲”比喻太平盛世的乐曲,表现出社会的安宁。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太平盛世的赞美与珍惜,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彰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元宵”:象征团圆和幸福。
- “龙灯”:代表着喜庆与吉祥。
- “长月”:象征着宁静与美好,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伤心泪”:代表了对往昔的愁绪与对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真个亲曾见太平”中的“真个”是什么意思?
- A. 确实
- B. 假的
- C. 不确定
- D. 可能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元宵节
- D. 春节
-
诗人对江南的感情是:
- A. 怀念与感激
- B. 无所谓
- C. 恨与遗憾
- D. 喜欢与赞美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现战乱中对和平的向往。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珍惜。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比较,都是对往昔的怀念,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而此诗则更加宏观地反映社会背景和大众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