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至得径坂讲席帛诗喜甚和韵且坚秋风武夷之》

时间: 2025-01-27 05:22:26

驿足归来以口陈,烂柯山色碧嶙峋。

横经二月二十一,听讲三千三百人。

圣者子孙皆在列,愚而夫妇也知津。

衰翁首看法筵义,文与正蒙相比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驿足归来以口陈,
烂柯山色碧嶙峋。
横经二月二十一,
听讲三千三百人。
圣者子孙皆在列,
愚而夫妇也知津。
衰翁首看法筵义,
文与正蒙相比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来时的情景。他在烂柯山,山色碧绿而奇峻,二十一日的活动吸引了三千三百人前来听讲。参加的人中有许多圣人的后代,连普通的夫妻也知道要来听。年迈的诗人也在法筵上观看,感慨这文与正的道理与古代的蒙学相比,意趣相仿。

注释

  • 驿足:指到达驿站的脚步,暗示诗人刚刚归来。
  • 烂柯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因传说中的“烂柯棋”的故事而闻名。
  • 横经:指经过,经过的意思。
  • 圣者子孙:指有德行、有知识的人后代。
  • 愚而夫妇:指普通的夫妻,意为即使是平凡的人也能懂得其中的道理。
  • 法筵义:法筵是讲授佛教义理的场所,义意指其中的道理。
  • 文与正蒙:文是指儒家经典,正蒙是指《孟子》,这里比喻道理的深刻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腾(约1086年-约1151年),字子明,号汝腾,北宋时期的诗人和书法家,曾任职于仕途。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现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归家途中,正好在烂柯山参加了一次大规模的讲座,由此产生了对学术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欣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学术交流场景。诗人通过“驿足归来”引入全诗,营造出一种归来的温暖和期待。在烂柯山的景色描写中,山色的“碧嶙峋”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暗示了知识的深邃和难以攀登的境界。接着,诗人通过“听讲三千三百人”的描写,展现了对知识的渴求和文化的繁荣。

“圣者子孙皆在列”一句,既显示了参与讲座者的尊贵身份,又强调了学术传承的重要性。即使是普通的夫妻也在其中,表明了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智慧的向往。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衰翁首看法筵义”自谦,表现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人生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意象鲜明,体现了宋代文人对文化、学术的重视,也流露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驿足归来以口陈:归来时在驿站向人们口述。
  2. 烂柯山色碧嶙峋:烂柯山的青翠和奇峻景色。
  3. 横经二月二十一:经过了二月二十一日。
  4. 听讲三千三百人:参与学习的人数众多。
  5. 圣者子孙皆在列:有德之人的后代都到场。
  6. 愚而夫妇也知津:普通夫妻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7. 衰翁首看法筵义:年迈的人也在法筵前观看。
  8. 文与正蒙相比伦:与经典的道理相比较,意趣相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色比作碧色,形象生动。
  • 对仗:如“圣者子孙”与“愚而夫妇”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学术和文化的崇敬,强调了知识的传承与普及,体现了诗人对学术交流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驿站:象征着归来与传递知识的地方。
  • 烂柯山:代表自然的美丽和哲理的深邃。
  • 法筵:象征着学术交流与文化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名是什么?

    • A. 烂柯山
    • B. 华山
    • C. 泰山
  2. 参与听讲的人数是多少?

    • A. 300人
    • B. 3300人
    • C. 330人
  3. 诗人对知识的态度是?

    • A. 不屑一顾
    • B. 崇敬与珍视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烂柯山
  2. B. 3300人
  3. B. 崇敬与珍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对人生态度的豪情,与赵汝腾的沉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赵汝腾的这首诗歌,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