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江阁》

时间: 2024-09-19 21:21:35

风烟百变无定态,缅想画人虚损心。

卷箔槛前沙鸟散,

垂钩床下锦鳞沈。

白云野寺凌晨磬,红树孤村遥夜砧。

此地四时抛不得,非唯盛暑事开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桐庐江阁
作者: 方干 〔唐代〕

风烟百变无定态,
缅想画人虚损心。
卷箔槛前沙鸟散,
垂钩床下锦鳞沈。
白云野寺凌晨磬,
红树孤村遥夜砧。
此地四时抛不得,
非唯盛暑事开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景色,风烟变化多端,让人浮想联翩,感伤于画中人的虚幻与心灵的损伤。卷起窗帘,看到槛外沙滩上的鸟儿飞散,床下垂钩的地方,锦鲤沉入水中。晨曦时分,白云覆盖下的野寺传来磬声,远处红树下孤村的夜晚还在锻造着柴火。这里的四季风光是无法忘却的,不仅仅是因为盛夏的热烈开放。

注释:

  • 风烟: 风和烟,形容气候变化。
  • 缅想: 缅怀、追忆。
  • 画人: 可能指代画中的人物,象征虚幻。
  • 卷箔: 卷起帘子,槛前的景色。
  • 锦鳞: 美丽的鱼,象征着富饶的水域。
  • 凌晨磬: 清晨寺庙的磬声,传递宁静。
  • 遥夜砧: 远处村庄的夜晚,锤打声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字景仁,号朴斋,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3年。方干以诗才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桐庐江阁,表现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思考与情感。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时光流转与自我心灵的感伤。

诗歌鉴赏:

《桐庐江阁》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的风景,流动的云烟和变化的鸟影,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开篇“风烟百变无定态”,道出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接下来的“缅想画人虚损心”则引入了诗人的内心反思,似乎在对比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

诗的中段通过“卷箔槛前沙鸟散,垂钩床下锦鳞沈”,生动地描绘了江边的生活场景,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受。鸟儿的飞散与锦鳞的沉没,象征着自由与被束缚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后半部分“白云野寺凌晨磬,红树孤村遥夜砧”则转向更广阔的视野,描绘了晨钟暮鼓的宁静,映射出生活的沉静与单纯。最后一句“此地四时抛不得,非唯盛暑事开襟”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明无论四季如何变迁,这份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永远无法抛弃。

整首诗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烟百变无定态: 描述自然界风烟的变化多端,象征着生活的不确定性。
  2. 缅想画人虚损心: 诗人感叹画中人虽美,但并不真实,内心感到失落。
  3. 卷箔槛前沙鸟散: 描绘窗外景象,鸟儿飞散,体现生机与自由。
  4. 垂钩床下锦鳞沈: 床下的钓竿,象征着对生活的期待与美好的向往。
  5. 白云野寺凌晨磬: 清晨的寺庙,传来磬声,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6. 红树孤村遥夜砧: 夜晚乡村的锤声,表现生活的单纯与宁静。
  7. 此地四时抛不得: 无论四季如何变化,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无法割舍。
  8. 非唯盛暑事开襟: 并不是因为盛夏的热情,而是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 “画人”比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对仗: 诗中有对仗的句子,如“白云野寺”“红树孤村”,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象征: “锦鳞”象征富饶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烟: 变化无常,象征人生的无常。
  • 画人: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锦鳞: 象征富饶与希望。
  • 晨磬: 宁静与平和的象征。
  • 孤村: 生活的单纯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风烟百变无定态”中“无定态”指的是什么?

    • A. 风的方向
    • B. 变化不定的状态
    • C. 天气的变化
  2. “卷箔槛前沙鸟散”中的“卷箔”是什么意思?

    • A. 卷起窗帘
    • B. 收起书本
    • C. 卷起衣服
  3.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 A. 恨
    • B. 爱
    • C. 忽视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方干和王维的诗作在描绘自然时都有细腻的笔触,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禅意与哲思,而方干则更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都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