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史院直舍鱼鹭屏 钟钟声稀下直迟,秋晖初转万年枝。 寒厅尽日谁相对,惭愧屏风两鹭鸶。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钟声稀疏,我下班晚了,秋日的阳光刚刚照耀在万年枝上。寒冷的厅堂里整天没有人相对而坐,只有屏风上的两只鹭鸶让我感到惭愧。
注释:
字词注释:
- 钟钟声稀:指钟声稀疏,表示时间已晚。
- 下直迟:下班晚了。
- 秋晖:秋天的阳光。
- 万年枝:指常绿树木,这里可能指松树。
- 寒厅:寒冷的厅堂。
- 惭愧:这里指感到羞愧或自责。
- 屏风:室内用来分隔空间的装饰品。
- 两鹭鸶:屏风上的两只鹭鸶图案。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史院直舍(史官的办公场所)工作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在秋日傍晚下班后的孤独感和自省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孤独与自省的主题。钟声稀疏,秋晖初转,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寒厅尽日无人相对,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感。屏风上的两只鹭鸶,既是视觉上的点缀,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自省和惭愧,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某种不足或过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钟钟声稀下直迟:钟声稀疏,表示时间已晚,作者下班晚了。
- 秋晖初转万年枝:秋天的阳光刚刚照耀在常绿的万年枝上,营造了一种宁静的秋日氛围。
- 寒厅尽日谁相对:寒冷的厅堂里整天没有人相对而坐,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感。
- 惭愧屏风两鹭鸶:屏风上的两只鹭鸶让作者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某种不足或过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钟声稀疏与秋晖初转的对比,营造了时间与空间的对比感。
- 象征:屏风上的两只鹭鸶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自省和惭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日傍晚下班后的孤独感和自省之情,通过对外在环境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稀疏:表示时间已晚,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 秋晖初转:秋天的阳光,营造了一种宁静的秋日氛围。
- 万年枝:常绿树木,象征着永恒和不变。
- 寒厅:寒冷的厅堂,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感。
- 屏风上的两只鹭鸶: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自省和惭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万年枝”指的是什么? A. 松树 B. 梅花 C. 竹子 D. 桃树 答案:A
-
诗中的“惭愧屏风两鹭鸶”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愤怒 D. 悲伤 答案:B
-
诗中的“秋晖初转”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春天的阳光 B. 夏天的阳光 C. 秋天的阳光 D. 冬天的阳光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描绘江南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感和自省之情,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环境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