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女》
时间: 2025-01-11 05:07: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中女,滑如脂。
湖中女,芙蓉姿。
湖中小桨荡莲叶,
唱得吴王白雪词。
轻裾利屐踏雁足,
为客高歌激明目。
生年不作人家妇,
东人西人换恩主。
主家薄幸非三从,
归来抱瑟弹孤鸿。
君不见东家女伴粗目丑,
嫁得比邻呼何忪。
白话文翻译
湖中的女子,肌肤光滑如脂肪。
湖中的女子,宛如芙蓉花般娇艳。
她用小桨划动莲叶,
唱着吴王的白雪词。
轻盈的裙摆和鞋子踏着雁的足迹,
为客人高歌,激起了明亮的眼光。
她终生未曾嫁为人妇,
东家和西家都更换了恩主。
主家薄情,非但不遵循三从四德,
她回到家中抱着瑟,弹奏孤独的鸿音。
你难道没有看到东家的女子,
相貌粗俗却嫁得近邻,呼声何等忐忑?
注释
- 滑如脂:比喻肌肤光滑细腻。
- 芙蓉姿:形容女子的姿态如同芙蓉花般娇美。
- 吴王白雪词:提到吴王的白雪词,可能指的是古代流行的歌曲。
- 三从:指古代女性必须遵循的“三从四德”。
- 孤鸿:形容孤独的白鹤,喻示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元代诗人,字子华,号阮亭,世称“阮亭居士”。他以诗歌和散文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女性题材为创作核心,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湖中女》创作于元代,社会环境较为复杂,女性地位相对低下。诗中反映了女子在爱情和婚姻中所遭受的不公平,以及对理想伴侣的渴望。
诗歌鉴赏
《湖中女》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描绘了一位湖中女子的美丽形象。诗的开头以“滑如脂”和“芙蓉姿”形容她的肌肤和姿态,展现了她的美丽与优雅。接下来的描写则将她与自然结合,使用“小桨荡莲叶”来表现她在湖中划船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轻盈的气质和灵动的生活。
诗中提到“吴王白雪词”,不仅引入了历史文化的元素,也暗示了这位女子的才情与气质,仿佛她不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更是一位有内涵的歌者。接着,诗人转向女子的命运,表达了对她未婚状态的惋惜。她的归宿并非传统的家庭,而是孤独的生活,抱着瑟弹奏孤独的旋律,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最后,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即便是相貌平平的女子,也能嫁得如意郎君,而这位湖中女子却未能找到合适的伴侣,令人感慨万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爱情与婚姻中的挣扎,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湖中女,滑如脂。”:开篇直入主题,描绘女子的美丽。
- “湖中女,芙蓉姿。”:进一步强调她的优雅和娇美。
- “湖中小桨荡莲叶,唱得吴王白雪词。”:描绘她的生活场景,同时展示她的才情。
- “轻裾利屐踏雁足,为客高歌激明目。”:表现她的舞姿轻盈,为客人演唱,显示出她的魅力。
- “生年不作人家妇,东人西人换恩主。”:她的命运不如人意,未婚。
- “主家薄幸非三从,归来抱瑟弹孤鸿。”:对传统婚姻观的质疑,她选择孤独。
- “君不见东家女伴粗目丑,嫁得比邻呼何忪。”:通过对比揭示社会的不公与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滑如脂”和“芙蓉姿”使读者形象化地感知女子的美。
- 对仗:如“轻裾利屐踏雁足”具备对称美感。
- 拟人:如“激明目”使得歌唱的声音生动起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地探讨了女性的命运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不满。诗人通过对湖中女子的描绘,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婚姻的无奈,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中女:象征着美丽、孤独与无奈。
- 莲叶:代表自然与生命的灵动。
- 瑟:象征着孤独与内心的情感寄托。
- 雁足:代表自由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湖中女”被形容为: A) 像石头一样坚硬
B) 像脂肪一样光滑
C) 像老虎一样凶猛
D) 像树木一样静谧 -
诗中提到的“吴王白雪词”指的是: A) 一种舞蹈
B) 一首歌曲
C) 一种诗歌
D) 一种乐器 -
诗中提到“东人西人换恩主”,强调了: A) 婚姻的幸福
B) 社会对女性的薄幸
C) 朋友之间的情谊
D) 事业的成功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女性情感,但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 杜甫《丽人行》:描绘女性的美丽,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不安,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女性的命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维桢研究》
以上内容为对《湖中女》的全面解析,涵盖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及测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情感。